編者按: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2021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策劃推出【什么是秦嶺】欄目,用多維度報道,尋根華夏,解碼秦嶺。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柳洪華):近年來,秦嶺生態修復保護已成為西安全市的重要工作。以秦嶺西安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為抓手,西安市積極探索秦嶺生態問題修復措施,科學設定秦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目標及路徑。
長安區秦嶺小峪保護站供圖 西安市長安區融媒體中心
市級財政“加碼”秦嶺
近年來,西安持續推進秦嶺修復保護措施。2019年,西安累計整合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多元,用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2020年起,西安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用于獎補區縣、開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以長安區為例,為了把旅游業對秦嶺生態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建立“農家樂”APP信息管理平臺和農家樂管理協會的同時,長安區投資2億元建設了8個峪口保護站,對進入秦嶺的人、車實施智能管控。此外,秦嶺生態保護研究會、基金會、秦嶺保護派出所、法庭、檢察室等生態治理新機制建設也相繼啟動。
“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 供圖 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技術加持“護航”秦嶺
除了在資金上提供充足保障,西安也在不斷提升秦嶺生態保護的技術應用。2020年12月23日,運用無人機實時傳輸數據、畫面,集“人防、技防、物防、聯防”于一體的監管體系——“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在臨潼區投入運行,對西安市秦嶺生態保護臨潼段生態環境實現了“天、空、地”立體化、全覆蓋、數字化管控,實現遠距離、全方位、全天候實時監測。
“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主要包括顯示平臺、調查數據研判庫、前端探測監控系統、網格化監管平臺、四級保護管理體系等內容,實現了調查數據研判庫、無人機空中巡查畫面實時傳遞、固定監控和網格化實時監督管理四大功能的有機融合,做到了發現問題及時、快速、準確處理和常態化監管。
西安市鄠邑區秦嶺保護站成立儀式 供圖 西安市鄠邑區秦嶺保護局
九大工程“修復”秦嶺
2020年7月1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開始施行,《條例》從管理體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自然資源保護、人文資源保護、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對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了規范。
在推進秦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中,鄠邑區探索出“1-5-51-N+12345”數字秦嶺、智慧管山模式,即建立1個一級站、5個二級站、51個三級站和依托網格員、護林員、救援隊員、鎮村干部等N個流動站,管好秦嶺保護區域的人、車、物和山、水、林、田、湖、草。
秦嶺修復保護是一項系統化、長期性工程。據了解,西安計劃在2021-2023年實施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棲息地連通等九大重點生態修復保護工程。未來,秦嶺的生態修復保護將進入新時代。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