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既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重要抓手。我們必須搶抓發展機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推動全省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一、西安以外的地市在外貿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內生動力不足。由于對外向型經濟發展認識不足," />
記者 杜靜波 攝
8月24日下午,省政協月度協商“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座談會召開。
省政協委員,渭南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王小平發言:
扎實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既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的重要抓手。我們必須搶抓發展機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推動全省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一、西安以外的地市在外貿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內生動力不足。由于對外向型經濟發展認識不足,對外貿企業培育支持不夠,大型外向型企業和項目較少,增長乏力。2020年渭南市進出口業績企業100戶,總值實現16.2億元,僅占全省的0.43%。同時,出口商品基本為中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國際競爭力不足。
二是園區外向度偏低。渭南1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中,擁有加工貿易企業的開發區僅2個,進出口貿易總值上億元的僅4個,園區外貿企業數量少、體量小,缺乏科技含量高且產業鏈長的企業和產品,對外貿帶動作用不強,外向度整體偏低。
三是配套服務不優。由于地處內陸腹地,企業運輸成本與沿海地區相比較高,隨著政府補貼陸續退出,原有的低成本優勢漸失,出口積極性明顯下降。渭南由于臨近西安,同等條件下難以吸引、留住外貿專業人才,加之開拓國際市場力度不夠,難以做大做強。
四是營商環境欠佳。渭南先后積極招引渭商回歸以帶動本地外貿發展,但部分企業認為相關配套服務和投資環境無法與楊凌自貿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等相比,主觀上更愿意將渭南作為生產、供貨基地,而以其他地區注冊的企業名義完成進出口業務。
二、對策及建議
一是推動政策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全省外貿聯席會議等省級協調機制作用,積極推動西安市各類貿易便利化政策分期分批跨區域共享,擴大政務通辦業務范圍,推動有關業務特別是高頻事項盡早實現跨市通辦,鼓勵各地市結合實際打造區域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和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加強出口基地建設。找準產業發展定位,推進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促進資源要素集聚發展,努力打造產供銷產業鏈齊全的新型產業聚集區。建議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對省級以上特色出口示范基地予以專項支持,充分調動各地市開發區申報創建特色出口基地的積極性。完善評價考核體系,加強對開發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動態考核管理。
三是完善配套服務設施。結合企業發展訴求,完善區域的貿易、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務設施,打消企業經營的后顧之憂。特別是在暢通海陸空貿易大通道方面,暢通國內公鐵聯運協調服務機制,完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服務網絡,高效串聯國際國內物流通道和節點,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從運輸各環節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目前,渭南正在積極推進經開區鐵路物流園建設項目建設,旨在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疏解區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區。
四是培育外貿發展新業態。加快培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服務外包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在主體培育、市場開拓、平臺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資金扶持。目前,渭南正在培育跨境電商方面進行積極嘗試,已招引了合陽龍工場跨境電商產業新城項目落戶,該項目以“互聯網+大數據+品牌+外貿渠道+供應鏈金融+本地制造”為主線,致力于打造具有吸附功能的新型產業集聚體,建議省上在政策、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并協調配套區域跨境電商發展的特殊監管設施。
五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全省范圍內適時出臺政策明晰、便于操作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優惠政策,各地市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精準可行、有吸引力的惠企政策,引導產業、平臺、人才等各類優質資源有序合理流動,提升各地市分級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和外商投資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全省一體的產業、投資凹地和國際一流標準營商環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