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10時許,滿載低密度聚乙烯產品的卡車通過楊凌綜合保稅區卡口。通訊員 王振東攝
記者 付玉瑋
2月24日10時許,3輛滿載低密度聚乙烯產品的卡車順利通過卡口通道自動驗放系統查驗,經過海關后臺系統數據比對后,快速駛入楊凌綜合保稅區。
此次入區的保稅貨物由楊凌國合供應鏈有限公司從卡塔爾進口,價值超14萬美元,將用于滿足陜西漢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需求。
陜西漢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節日裝飾用品制造領域多年,生產的仿真圣誕樹、仿真植物等產品暢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去年以來,受海運價格波動和航線、船期不穩定等因素影響,陜西漢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材料供應、產品倉儲運輸等關鍵環節承受著較大壓力,面臨運營成本增加、進出口業務受阻問題。
轉機出現在一次入企走訪中。
不久前,楊凌示范區相關部門聯合關中海關開展入企走訪活動,了解外貿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面對面和我們溝通后,提前幫我們備足貨,爭取到更短的通關時間。這批低密度聚乙烯產品就放在楊凌綜合保稅區。我們不用提前支付稅款,也不用擔心滯留問題,‘用多少拿多少’,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陜西漢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廠長邸豪說。
全方位的供應鏈服務、高效的通關服務、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讓外貿企業吃下“定心丸”,增強發展活力。
“在楊凌示范區相關部門和關中海關的幫助下,我們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已經布局了14個國際銷售平臺,還在波蘭、俄羅斯、西班牙、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設立了辦事處,和多家海外大型商貿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更加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邸豪介紹,今年,企業出口額有望突破1000萬美元,同比增長30%。
連日來,陜西漢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足馬力,投入到今年節日裝飾用品的生產中。
企業的忙碌里,升騰著經濟發展的溫度。
不遠處的陜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投資1.1億元打造的DHA藻油生產線正處于忙碌模式。
“這條生產線去年6月投產,產能已突破600噸。今年銷售收入預計達4.5億元。”陜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鵬對企業發展充滿信心,“最近幾年,企業年均銷售額增長約40%。今年,我們還要加速布局國內和國際市場,爭取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陜西海斯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扎根楊凌示范區10年,一直專注于功能性食品配料、天然香料及生物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國最大的植物甾醇酯出口企業之一,擁有授權專利43項。企業合作伙伴來自多個國家,外貿業務量占比過半。
企業穩步“走出去”,在國際舞臺大展拳腳,離不開體制機制的保駕護航。
出臺《關于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楊凌示范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支持保稅展示、保稅租賃、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
開展外向型企業“一對一”包抓活動,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進一步做大做強涉農產品國際貿易,持續打造世界農業會客廳;
建立“關長送政策上門”“關地聯動”“關企聯動”等機制,多部門工作人員“組團”上門,了解企業進出口計劃、原材料到港時間,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幫助企業規避出口風險;
……
在“自貿試驗區+綜保區”疊加優勢帶動下,2024年,楊凌示范區進出口總值13.42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總值10億元,同比增長36.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外貿企業的活力體現了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底氣。
今年,楊凌示范區將進一步完善楊凌綜合保稅區招商引資辦法和服務流程,積極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等高校和機構合作,大力招引生物醫藥研發、智慧農業裝備制造和各類保稅加工、保稅物流項目,引進外貿企業,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25%。
“我們將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圍繞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培育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綠色貿易等新業態,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貿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尋找新機遇、闖出新天地,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為農業特色綜保區探索發展新路徑、新方法。”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蘇亞文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