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楠
1臺機器人配套人工智能云臺和軟件平臺,即可實現對一座天然氣城市場站的無人化巡檢;機器人助力飛船艙段組裝精準高效,平均對接時間在5分鐘以內;移動機器人實現完全國產化,占據國內約70%的市場份額……“陜字號”機器人正在各領域“大展拳腳”,彰顯產業的無限活力和巨大潛力。據統計,2024年,陜西省機器人產業相關企業營業收入達70億元。
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蓬勃興起,成為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標志。機器人,這一新型生產工具,開辟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賽道,不僅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還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創新,離不開新技術的強力支撐。作為科技密集型產業,核心技術的掌握和創新能力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陜西企業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的國產化替代。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為機器人產業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機器人產業創新的重要路徑。陜西高校、院所與領軍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比如,通過組建校企聯合研究中心,企業與高校共同研發新型齒輪,延長了工業機器人諧波減速器的壽命,提升了減速器的精度。這種合作模式,既發揮了高校在科研領域的優勢,又結合了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為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擴大機器人產業規模過程中,我們既要依靠技術強基固本,也要注重產業強鏈補鏈,實現集群發展。陜西正在積極開展機器人產業鏈提升行動,通過提升產業鏈水平、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從而加速產品應用推廣,促進技術轉移和人才流動,推動產業創新集群形成和壯大。與此同時,作為傳統制造業大省,陜西更要以發展機器人產業為契機,帶動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讓傳統制造業煥發新活力,從而實現“一業帶來百業興”的良好局面。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