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108%。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同比增長160%以上,銷量達352萬輛,占世界52%。新能源車發展十分迅速,還間接帶動上下游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其輻射作用進一步放大,對下一輪制造業的升級起著推動甚至引領作用。隨著汽車業自動化、數字化的發展,網聯化、智能化正在成為當前和今后汽車產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盡快、盡好地實現新能源汽車以及整個汽車工業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既是新挑戰也是新機遇。" />
記者 滿淑涵 攝
7月28日上午,省政協召開“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
省政協特聘專家,亞太信號與信息處理聯合會副主席,陜西省信息獲取與處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何明一介紹: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108%。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同比增長160%以上,銷量達352萬輛,占世界52%。新能源車發展十分迅速,還間接帶動上下游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其輻射作用進一步放大,對下一輪制造業的升級起著推動甚至引領作用。隨著汽車業自動化、數字化的發展,網聯化、智能化正在成為當前和今后汽車產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盡快、盡好地實現新能源汽車以及整個汽車工業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既是新挑戰也是新機遇。
在陜傳統汽車產業鏈條比較完整,汽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較好。為了早日實現陜西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業“一帶兩翼多園”的新布局,特別是汽車工業智能化和網聯化建設,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產業模式變革和業態創新,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新能源汽車工業及相關行業經濟產業體系,特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針對我國汽車工業“電動化、數字化”發展較好、較快,“網聯化、智能化”跟不上的現狀,盡快制定向網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政策導向。陜西汽車工業技術先進性優勢不強而傳統汽車產業鏈比較健全,建議通過技術創新、數字化深度轉型、智能化和網聯化變革等措施,盡快盡好適應汽車工業發展趨勢,在現有較好的電動化、數字化基礎上,盡快制定重點向網聯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政策導向。
二、以新能源汽車發展為契機,大力推進車聯網即汽車網聯化發展。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與車、路、人及互聯網(云)等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是能夠在“車路人網/云”之間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網絡,是未來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的核心內容,有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車聯網的發展包括車載信息服務、智能網聯汽車以及智慧出行三個階段。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車聯網的市場容量巨大,但目前的國內車聯網,尤其是前裝市場,因起步較晚,才開始建設車聯網的相關服務。預計,2025年前后,車聯網會爆炸式增長,用戶量也會保持激增狀態。陜西應該也有可能在這一領域抓住先機,提前布局,有所作為。
三、加快汽車工業智能化發展。汽車工業的智能化,體現在汽車整體優化設計、自動或輔助駕駛、機器視覺、自主導航、故障預測、健康管理、(有/無人駕駛的)多車協同、人車協同、以及人車路網協同等等方面,未來還將涉及與飛機特別是無人機的協同。長安大學、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在汽車設計、自動駕駛、機器視覺、自主導航、智能無人機和面向服務的車路人網協同智能交通系統研究,比亞迪等在汽車制造等方面都有很好基礎。但汽車工業的智能化涉及范圍寬,需要解決的問題多。建議充分挖掘整合陜西科教優勢資源,強化數字化、網絡化特別是智能化技術人才培養、引進和吸納能力,突破創新發展瓶頸。
四、加強多學科交叉,產學研融合。現代汽車工業涉及的學科專業比較多,特別是汽車工業的電動化、數字化、網聯化和智能化要求多學科以及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議組建新能源汽車數字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的產學研融合體,積極攻關,爭取取得一批自主可控核心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全產業鏈發展。
五、積極推進車聯網、智能交通的試驗環境建設。無人駕駛、車聯網、智能交通的研究和測試需要必要的環境,建議率先建立車聯網、智能交通的試驗場,開展技術測試、評估和試點應用,推動新標準制定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成熟與落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