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用精彩的舞蹈迎接貴賓。 (記者 王旭東 李欣 攝)
導演團隊主創蘇卉。 (記者 王旭東 李欣 攝)
這幾天,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儀式上的唐朝傳統迎賓儀式熱度攀升、持續刷屏。僅僅3分鐘,盛唐富麗雍容之美凝聚在舞者們的服飾、儀容、隊列、肢體語言中。中國風情、中國底蘊、中國形象濃縮于此,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張無與倫比的西安名片。近日,記者走進幕后編導團隊了解到,這個隸屬于曲江文旅股份的團隊可不簡單,“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爆款唐文化IP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從準備3個月到演出3分鐘 交出滿分答卷
5月18日晚,峰會歡迎儀式上的唐朝傳統迎賓儀式中的大唐盛禮導演團隊的蘇卉最后一次調度著眼前500余名演職人員,當倒計時開始,她一時間竟緊張到難以呼吸。
這是蘇卉職業生涯中最為隆重、規格最高的一次接待任務。為了這驚艷世人的3分鐘演出,蘇卉和幕后團隊的小伙伴們付出了整整3個月的努力。
結果相當驚喜,之前的忐忑化作煙云。紫云樓飛檐斗拱下完美3分鐘的演出廣為流傳,成為西安新形象,更成為當下西安的榮耀時刻。
“長安春,曲江頭,三乘車馬醉中游。繁華池,花滿袖,移舟泛月,飲盡杯中酒……”當歌聲繞梁,芙蓉花次第在“盛唐仕女”手中輕盈盛開,花開富貴、花團錦簇,唐朝傳統迎賓儀式的美好寓意精準傳遞,西安這座城市面向世界的熱情洋溢,中國的文化自信表達得淋漓盡致。全國各地的網友們稱贊這3分鐘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瞬間讓人產生去西安看一看的沖動。
“頭幾天我每晚都緊張得睡不著 ,一心只想著怎么高質量完成這次的接待任務。現在演出圓滿結束,非常開心獲得認可,給大家交上了一份滿分答卷。”蘇卉說。
2月10日,蘇卉和團隊接到了唐朝傳統迎賓儀式演出任務,前后設計了十余個版本。令人驚嘆的是,全市相關部門群策群力,用一周時間就拿出了第一版初稿,上演了一幕大唐迎賓儀式。國家相關部門來觀摩時,驚訝于西安速度如此高效。
接下來的磨合順理成章,一次次頭腦風暴,一次次細節修改,一次次合成音樂、燈光、隊列、舞蹈動作,服飾道具設計……每一個細節的打磨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和創意。迎賓儀式從開始的七八分鐘,精簡到3分鐘左右,最終截取最精粹的部分呈現給世人。
基層演員呈現出一張高水準西安名片
490余人的表演團隊來自西安演藝集團、長安舞蹈團、大唐不夜城藝術團、西安大唐芙蓉園藝術團。其中,在八佾舞中,大唐文官的儀態風姿極其吸睛,是100位來自陜西警官職業學院的青年學生們,他們莊嚴挺拔的儀態與嚴絲合縫的隊列,彰顯著西安年輕預備警官們優良過硬的作風。
他們演繹的八佾舞是當代存世的年代最久遠、級別最高的典禮樂舞,詩、禮、樂同時并起,每一獻禮由32個儀姿構成一個樂章,三獻禮詠唱三章、四言、八句歌詞,配合96個儀姿,圓弧半徑的動線及四方陣列,表達天圓地方的理念,舉手投足示意對師長和賢者的尊重。配樂采用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孔子》書簡舞的片段音樂,古代禮樂肅穆莊嚴之感呼之欲出。盡管沒能將八佾舞完整呈現,但其核心文化含義已經傳遞給了賓客和大眾,讓更多人了解到數千年前從長安誕生的古老周禮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這個團隊里沒有大腕演員、沒有高科技加持,一切力求古樸典雅。是一群平凡崗位上最基層的演員們,在市委宣傳部、曲江新區管委會等方方面面最大程度的關照和幫助下,以高度的團隊協作精神,最終用演出呈現出一張高水準的西安名片、國家名片。
團隊對于盛唐寶藏不斷挖掘
十幾年前,蘇卉在大唐芙蓉園舞臺劇《夢回大唐》中扮演唐朝貴妃,劇中便有手執荷葉的出水芙蓉造型仕女。這次,導演團隊又設計了百位手執盛開芙蓉花的盛唐仕女。昔日芙蓉園故地,芙蓉湖畔,時光流淌,“芙蓉”這個符號與印記呼應著、貫通著,那個輝煌時代穿越千年,唐元素恒久不變,只是經過層層創意之后的表達方式在變。
蘇卉作為曲江文旅的一員,以文化傳承和弘揚為初衷,集群體智慧打造了火遍全網的“不倒翁小姐姐”“詩仙李白”“盛唐密盒”等文旅IP,向全世界彰顯著一個IP 符號帶火一座城的硬實力。這些在文化整合方向的探索與嘗試,對于大唐不夜城乃至曲江新區甚至是整座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文旅產業的繁榮、傳統文化的活態復興意義非凡。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在西安會晤,蘇卉在西安城墻統籌調度入城式接待貴賓;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唐不夜城,看到“不倒翁小姐姐”以及各式街頭藝術表演,鼓掌贊許;2023年5月18日,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儀式上的唐朝傳統迎賓儀式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蘇卉告訴記者,這支團隊幾乎都是西安土生土長的“80后”“90后”,他們從典籍、壁畫、陶俑等海量資料里去尋找中華文化的根脈,每個細節精心考證,力求高度還原,創意地在自己演出中彰顯出中國文化自信。
蘇卉說:“唐文化的美無與倫比,我們只希望唐文化元素得到傳承。祖先們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在挖掘唐代文化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和瓶頸就是超越自己,不斷更新迭代。”
作為文旅產業的從業者,蘇卉和團隊之前沒有想太多,比如到達打造民族文化自信那樣的高度。但經歷了3次高規格的接待任務,尤其是群眾的聲音,讓她意識到民族文化凝聚力在當代的呼聲是那樣高漲,人們對大國氣象自豪感的需求是那樣的迫切。接下來,團隊打算繼續深耕盛唐文化,將更多能夠彰顯西安文化軟實力的IP形象逐一實現。 (記者 職茵)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