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VR產業大會即將召開,“VR南昌之眼”正式亮相。
再過兩天,2018世界VR產業大會將在南昌召開,又一扇江西和世界對話的窗口正徐徐打開。
成熟的產業,比規模;新興的產業,比速度。
只要“跑”得快,就能贏得發展先機。作為中國最早推動VR產業發展的省會城市之一,早在2016年,南昌就率先在國內提出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的目標,搶占VR產業發展“高地”。
兩年后的今天,江西迎來首屆世界VR產業大會,2000余名行業頂級嘉賓洪城論劍,他們將激蕩出什么樣的火花?未來已來,令人期待。
未來就在當下:VR飛入“尋常百姓家”
高鐵司機是怎樣煉成的,你知道嗎?
甘南杰現在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南昌機務段一位高鐵司機。上崗前,他要經過三道關口考驗:理論知識考核、模擬操作、跟車實踐。
南昌機務段內的高鐵司機模擬駕駛臺位于南昌市解放東路附近,這是每個動車司機或者高鐵司機上崗之前模擬列車駕駛的地方。“有兩個很大的投影儀,模擬操縱臺和真正的動車駕駛平臺幾乎一樣。”甘南杰說。
在這個模擬駕駛平臺上,甘南杰可以身臨其境,感受逼真的動車駕駛環境:車輛向前行駛,兩旁的風景慢慢后退,突然路面出現一塊石頭,緊急剎車……
通過基礎操作、故障模擬和非正常行車100個小時的模擬練習后,一個火車司機學員就算“出師”了。當然,要真正開上火車,甘南杰還要上車跟著師傅至少開3000公里才行。
高鐵司機模擬駕駛臺不僅讓甘南杰們節約了學習時間,也節約了學習成本。2016年,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機務段和深圳一家公司合作開發了中國高鐵司機VR訓練系統,將VR技術應用到高鐵司機培訓中。
“VR最大的特點就是可視化,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對于設備昂貴或者具有較高風險性和危險性的培訓,通過VR技術,能夠以更加安全、低成本、有效的方式進行模擬訓練。”南昌機務段相關負責人介紹。
打開一個房產類app,點擊VR全景看房,不僅可以從空中視角看到心儀小區的全貌,還可以身臨其境進入房間內部,看到各個房間的詳細情況。
實際上,除了高鐵司機培訓這種高大上的應用,在南昌,VR技術也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從VR看房到VR新聞發布會,再到VR模擬體驗教學、VR社區警務系統等,都可以看到VR技術應用的影子。
走進大會主場之一、位于南昌市九龍湖的中國(南昌)虛擬現實VR產業基地的科技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面積為300多平方米的VR環幕影院,環幕畫面63米,一段精彩的全息影像生動展示著紅谷灘新區15年來的巨變和VR產業的未來。
“這是全國第二大環幕影廳,采用18臺激光投影機,30K超高分辨率,多機同步渲染、多通道融合拼接技術,可同時容納百余人裸眼觀看360度全息影像,感受VR帶來的沉浸式體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在這里,參觀者可以變成“小鳥”在摩天大樓間遨翔,通過VR體驗蹦極、模擬駕考、探秘“VR海昏侯大墓”把玩馬蹄金、游玩“云岡石窟”、乘“蛟龍號”潛艇進入”海底世界、坐上列車“穿越”到上世紀20年代的德國……
作為全國首個具備VR/AR展示的科技館、全國唯一的VR/AR專業科普基地、全國最大的VR/AR用戶體驗數據采集中心,這個科技館不僅是南昌虛擬現實VR產業基地的展示中心,還是向全世界展示南昌VR產業創新發展的窗口。
賓客云集英雄城:開啟和世界對話窗口
實際上,“增強大眾對虛擬現實的參與和體驗,讓市民和觀眾可以在家門口體驗球幕電影、動漫游戲、影視動態等VR領域的最新‘黑科技’”,本身就是這次VR產業大會籌備主題之一。
相比于精彩的“黑科技”,更精彩的是,這次大會規格高、內容專業豐富,或將為未來VR產業發展描繪出一個清晰的坐標。
“一系列高端會議,一場高質量展覽,一場創新創業大賽,一次年度創新獎發布,一場產業對接會。”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用“五個一”來概括此次2018南昌世界VR產業大會的規格。
據了解,國內外VR領域的領軍人物、專家學者、企業高管、行業組織負責人以及國際組織代表共計2000多名嘉賓將參會,其中 VVIP 嘉賓40多位、VIP嘉賓約200位,分別來自18個國家、地區。
其中,既有高通、英特爾、ARM、Unity、索尼、AMD、HTC、英偉達等跨國公司的老總,也有聯想、阿里巴巴、華為、京東等國內科技公司的高管。
170多位演講嘉賓中近80位是境外嘉賓,158家VR/AR領域的龍頭企業參展,其中25家是境外企業,參展商幾乎覆蓋了VR/AR全產業鏈。
江西省工信委主任楊貴平則用了四個詞形容此次大會: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大眾化。
“參會嘉賓和參展企業來自五湖四海,‘虛擬現實定義未來信息社會’主論壇標定了虛擬現實的發展坐標。14個平行論壇圍繞VR技術研究、產業發展、行業應用等多維度,集中闡釋虛擬現實的專業內涵。”楊貴平表示。
如果說南昌VR產業基地內的科技館是向全世界展示南昌VR產業創新發展的窗口,那么VR產業就是江西和世界對話的平臺。
新興產業只要“跑”得快,就能贏得發展先機。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麻智輝認為,這次大會是江西和世界對話的窗口。把VR/AR打造成經濟新名片,并創辦世界VR大會,說明江西看到了VR/AR產業的未來。
搶跑打響發令槍:VR讓江西更精彩
2018世界VR產業大會在南昌召開,打響了“VR讓世界更精彩”的發令槍,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推動南昌乃至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難得機遇。
實際上,發展VR產業也是南昌搶跑出來的機遇。南昌是中國最早推動VR產業發展的省會城市之一。早在2016年2月,南昌市率先在國內提出打造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基地的目標。
也就是在這一年年初,江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汪翠芳成立了一家VR新技術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因為資金和團隊等問題,發展并不順利。我經常拿我在學校的工資來補貼員工的工資。”汪翠芳說。
直到這一年9月份VR大片《探秘海昏侯大墓》的一炮打響,才讓汪翠芳的公司嶄露頭角。兩年多后的今天,汪翠芳在中國(南昌)虛擬現實VR產業基地向媒體記者介紹這部VR作品,依然激動不已。
當體驗者戴上裝備之后,就如搭上時光穿梭機,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時空,21件“文物”立于墓中,體驗者可以將其拿起放下;敲擊編鐘,還會發出悅耳的鐘聲;拿起再按下劉賀大印,在案前的素絹上瞬間就出現鮮紅的“劉賀”印章。
汪翠芳現在的身份是江西中直新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在今年的世界VR產業大會上,汪翠芳將攜帶自己的新產品和大家見面。
“得益于南昌市對VR產業的扶持,我們公司今年呈現爆發式發展,今年的VR產業大會上,我們將會攜帶一部人工智能和VR技術結合的新產品參會,相信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體驗。”汪翠芳說。
汪翠芳的創業經歷是南昌乃至江西VR產業兩年來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東道主,南昌市在此次大會上也帶來了一個“大禮包”:拿出數十億真金白銀,通過鼓勵和扶持企業、引進資本、獎勵人才等政策,推動VR/AR產業平臺建設和重大項目落地。
“舉全市之力舉辦這次大會,目的就是搶抓VR產業剛剛起步這一重大機遇,通過展覽展示、招商對接、論壇研討等,促進全球VR企業、項目、技術、人才和資金向南昌集聚,推動南昌VR產業快速發展。”南昌市市長劉建洋表示。
對于此次大會,江西省寄予厚望。
江西省副省長吳曉軍在大會前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江西將借力VR產業大會平臺優勢,用好用足各項扶持政策,引導全球資源要素加速向中國匯聚、向江西集中,吸引優秀企業和項目在江西落地生根。
據介紹,到目前大會達成意向項目129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14個。電子觸控顯示一體化、智能穿戴和物聯網終端研發生產等60個項目將在大會期間簽約、總投資額達191億元。
“江西省還在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招商攻勢,有80多個項目正在抓緊對接洽談,力促在會前達成意向,在會議期間有更多項目簽約,投資額取得新的突破。”吳曉軍表示。
未來已來:繁花似錦 你來不來?
VR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帶來全新的交互場景,是未來互聯網新入口,也將成為未來經濟新的增長點。VR不僅賦予傳統產業新動能,其自身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早在2017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推進江西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發展,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其中,VR產業就是主攻領域之一。
目前,南昌市率先掀起了全國虛擬現實科技產業基地建設的高潮,啟動了全球首個城市級虛擬現實產業規劃,江西省VR產業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楊貴平認為,VR產業在江西的落地發芽,將推動江西省經濟、技術、人才等多方面蓬勃發展。
“VR是人才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對創新技術和人才需求較高,隨著世界級VR產業基地的發展和國家級VR創新中心的籌建推進,南昌將成為VR高端人才聚集地,將為江西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更強保障。”楊貴平說。
VR產業的發展,需要硬件、內容生產廠商和人才。其中最關鍵的,就是VR人才的培養。專家認為,如果能把VR內容研發人才培養作為重點,把全省的旅游、文化作為研發重點,相信江西會在VR產業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動漫集團黨委副書記周廣明則認為,助力江西VR產業的發展,需要從人才培訓、產品輸出、文化旅游產品的轉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支持。對于新興產業,政府眼界一定要看得更遠,要有定力,厚植VR產業發展土壤,才能迎來VR產業的“百花盛開”。
深圳市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煒說,江西發展VR產業,要廣納英才,不僅要讓全國知名的VR企業落戶南昌,還要讓這些企業在江西能夠得到發展。要舍得拿出有吸引力的市場、政策,讓VR企業愿意到江西來投資。
“VR產業要5至10年才能有一個波峰出現,換句話講,只有耐得住寂寞,VR產業才能做起來。”李煒表示。
未來的腳步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聽,南昌已經叩動“2018世界VR產業大會”的大門,發出了“VR讓世界更精彩,江西讓VR更出彩”的強音……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