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職茵
3月15日,話劇《平凡的世界》在開元大劇院震撼上演,帶領西安觀眾重溫跨越幾十年的恢宏畫卷,感受文學力量的精神洗禮和話劇藝術的卓絕魅力。
自“文學陜軍東征”以來,陜西作家的文學版圖迅速擴張,幾代中國人深受“文學陜軍”史詩級作品影響,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于1986年,至今已加印超過200次,銷量超過2000萬冊。如今打開熱門購書網站的排行榜,《平凡的世界》仍在好評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網絡社交平臺上,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讀者分享閱讀感悟。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平凡的世界》里那些打動幾代人的經典臺詞,如今依然在當代社會里熱辣滾燙,打動著當今的年輕讀者們。
3月14日,大批文學愛好者聚集在西安方所《平凡的世界》分享會現場,與話劇《平凡的世界》主創面對面交流,文學的光芒在閃耀,涌動的人潮里多是“90后”,他們對路遙那一代文學家藝術品格、人生追求的認同感和崇敬感,都在現場的每一次互動、每一個提問里熠熠生輝。
許多觀眾表示,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算起,當人們從對小說的癡迷和電視劇的熱捧中冷靜下來后發現,話劇或許才是《平凡的世界》真正的藝術價值實現舞臺,它的好就擺在那里,樸實無華,不隨狂風而搖晃,不因靜愜而湮滅,承載著幾代人的生命溫度。
據介紹,話劇《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展現了七八十年代陜北地區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平凡而又曲折的人生道路。劇本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劇作家孟冰執筆,他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留了小說中主要人物和情節線索,用文學名著舞臺化的方法保留住經典,同時讓舞臺對小說的精神重新梳理,并且做出現代化的思考。
3月15日,一批年輕的觀眾走進開元大劇院,走上舞臺去了解舞美道具和機關,走到后臺看戲箱和戲服,了解到一部文學經典從鉛字變成話劇的全部過程。
大幕拉開,當陜西人藝在劇場舞臺上演繹自己故鄉的故事,每一部戲劇,似恰如其分的一面鏡子,映照出陜西鄉黨們在歲月年輪里成長、拼搏的模樣。
第一幕中“路遙”就和小說中的一眾人物一起登上舞臺,穿越時空向觀眾揮手。這樣以在話劇舞臺“復活”作者本人的方式,不僅是向遠去的作家致敬,更讓觀眾感受到心靈慰藉。
話劇《平凡的世界》舞美視覺方面,用一個360°的旋轉舞臺帶來一種震撼感。轉臺上由上而下是巨大的碾子、山坡、鄉間小路、窯洞為一體,不同旋轉角度場景不同。這個設計象征著平凡的人在歷經生活碾壓后的重生,迎來一個新的時代。另一個視覺亮點是服裝。原著中那個時代人們衣著樸素得有點灰頭土臉,可眼前的戲服雖然色澤普遍暗淡,但通過褶皺、轉色設計,讓黑白灰在服裝上都有了層次感,也讓服裝有了生命力的表達。
在表演內核方面,陜西人藝土生土長的本土演員從根子里詮釋了黃土高原上的獨到韻味。陜西本土演員出演自然更接地氣,讓觀眾看到了書中走出來的少平、少安、潤葉,還有那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陜西人特有的柔情與剛烈。
全場劇終落幕,觀眾們依然依依不舍不忍道別,主演們在舞臺上向大家分享了演繹故事時的感受與對于這部劇的理解,臺上臺下之間的默契交流,將全場氣氛推向最高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