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全省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情況。
約談環境違法問題企業479家2019年,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8萬余人(次),檢查企業69592家(次),對環境違法問題立案7627家(含執行四個配套案件1620件),辦理一般行政處罰案件5539件,處罰金額34084.66萬元,較2018年增加645.69萬元。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52件,處罰金額580萬元;對1144家企業違法排污設施實施了查封扣押;對229家存在環境問題企業實施限制生產和停產整治;對183家環境違法問題企業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處理;向公安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2起。全年共行政拘留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人162人,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問題企業294家,約談市縣政府7個,約談環境違法問題企業479家。
組成8個專項執法行動組對關中涉氣企業進行執法檢查在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一是集中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針對重要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先后開展了重污染天氣應急執法檢查、涉氣企業專項執法檢查、關中地區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和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執法等專項行動。對各市(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散亂污”企業清理取締,石化、有機化工、表面涂裝、汽修等7個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火電、鋼鐵、有色、水泥、焦化等涉氣企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運行等情況開展了深入排查整治。2月26日-3月31日,省廳抽調直屬單位和漢中、安康、商洛市環境執法骨干106人,組成8個專項執法行動組,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關中涉氣企業專項執法檢查。共檢查關中8市(區)64個縣(市、區)569家涉氣企業。查閱各種資料7748份,檢查發現403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全部交市級查處。省廳對33家存在突出環境違法問題企業(單位),在省級主要新聞媒體進行了公開曝光。
共啟動了3次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二是狠抓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執法檢查。陜西省今年共啟動了3次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1月3日—1月5日,按照廳黨組要求,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交叉執法檢查,現場檢查企業117家,發現存在問題企業39家,全部通過省級媒體曝光。11月20日16時起,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后,我局按照廳黨組安排部署,立即研究制定并下發了《2019年關中涉氣污染源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執法巡查方案》。11月22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派出8個執法巡查組,分赴關中8市(區),采取“兩不兩直”的方式,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的執法巡查工作。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8個檢查組共檢查涉氣污染源(點位)125家,發現30家存在環境違法問題。12月18日,省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關于提示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函(陜重污染天氣辦〔2019〕18號)下發后,按照《2019年秋冬季關中涉氣污染源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執法巡查方案》要求,及時收集匯總關中8市(區)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執法檢查情況。截止29日晚12時,陜西省生態環境執法總隊及關中8市(區)生態環境執法監察系統共出動執法人員8214人(次),檢查企業5201家(次),建筑工地711家,餐飲企業75家,監測汽車尾氣、非道路移動機械等353臺(次),散亂污企業113家,雙替代工作29家,主要道路39條,汽車修理廠、4S店118家,檢查發現存在環境問題174家。
及時調度關中地區491個大氣熱點網格和309個地面微站的報警情況三是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開展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生態環境部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組持續督查陜西省關中8市(區)涉氣企業,共開展20輪次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下發督辦問題2105個,截至目前,整改完成2036個,完成比例為96.7%。月度移交督辦問題從5月份的305個下降到11月份的157個。陜西省共抽調466名執法人員參加山西省呂梁市定點幫扶工作,在呂梁市共檢查點位8295個,發現問題700個,督辦609個。按照生態環境部汾渭平原千里眼計劃,及時調度關中地區491個大氣熱點網格和309個地面微站的報警情況,組織各市對生態環境部發出預警的13個熱點網格和 18個月報警超過4次的微站進行了排查,實地對關中地區多次被預警的12個熱點網格開展了現場監督抽查,推動網格和微站在日常監管中發揮精細化管理的作用。
記者 任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