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丹亭
現行法律明確規定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范圍,但在制度設立之初,只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近年來,隨著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逐步擴大,日益形成“4+N”格局。
如何繼續拓展公益訴訟新領域?筆者現將相關思考分享如下。
當好“公益代表人”
目前,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正從“4+1”拓展到“4+9”,并繼續向無障礙環境建設、文物保護等“4+N”新領域拓展。因此,要加強學習,熟悉公益訴訟新領域,不缺位、不越位,依法規范辦案,當好“公益代表人”。
公益訴訟領域和范圍的不斷拓展,反映了國家和人民群眾對公益訴訟需求在不斷增強。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創新、突出重點,著力辦理新領域案件,并在必要的時候聘請審計、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領域的專家擔任特邀檢察官助理和人民監督員,借用“外腦”助力公益訴訟水平提升。
將檢察建議落到實處
將檢察建議落到實處,要求我們用心守護人民群眾“頭頂上”“腳底下”“舌尖上”“郵包里”的安全,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今后,我們在繼續深耕四大傳統領域的同時,應該向安全生產、未成年人保護、婦女權益保護等新領域拓展。
為確保檢察建議切實落到實處,檢察建議發出前,我們應該積極與被建議單位磋商;檢察建議發出后,我們則應緊盯效果,跟進監督整改。
鍛造高素質檢察隊伍
拓展公益訴訟新領域,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檢察機關的神圣職責,離不開高素質的檢察隊伍。
要重視公益訴訟檢察隊伍建設,把教育培訓作為提升業務能力的重要抓手。要組織干警認真學習民法典、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規則等法律法規。同時,要注重培樹典型案例,加大公益訴訟宣傳力度,拓寬案件線索渠道,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此外,我們還應邀請人大代表參與案件評查、“檢察開放日”等活動,切實增強工作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作者單位:丹鳳縣人民檢察院)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