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銅川宜君縣公安局探索實踐“交所合一”工作機制,融合警力資源,重塑警務流程,優化服務管理,實現一所統管、扁平指揮、警務聯動,構建社會治安防控、交通秩序管理融合體系,警務工作效能、基層治理水平取得了新提升。
堅持目標導向,勇于守正創新,著力構建新型警務運行機制
一是黨政重視支持。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安改革,將其作為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制定《宜君縣“交所合一”改革試點方案》,并主動匯報,爭取支持,“交所合一”改革被省委編辦確定為試點單位,“交所合一”改革高點起步。二是大興調研之風。宜君縣公安局主動跟進,反復調研論證,緊扣基層需求,樹牢“做大基層、大抓基礎”導向,確定“資源共享、警力下沉、扁平指揮、融合作戰”原則,提出“一鎮一所、統籌管理、一體運行”總體思路,“交所合一”改革體系科學布局。三是整合機構編制。在縣城區域,將交通警察大隊(縣公安局公路巡邏民警大隊)和縣公安局巡邏警察大隊職責整合,組建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在農村區域,將派出所、交警中隊機構整合、合署辦公,派出所加掛交巡警中隊牌子,打破警種聯動壁壘,全面提升基層防范水平和治理能力,“交所合一”改革推進有力有效。
堅持實戰導向,做到一所統管,著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水平
一是管理融合。明確派出所所長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面工作。派出所副所長兼任交巡警中隊長,具體分管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派出所、交警中隊民警接受統一調配,統籌做好社會治安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二是機制融合。針對派出所與交警中隊部分業務,實行警力集中調度、巡邏集中調度、警情集中處置、案件集中辦理,做到案件辦理、事故處理相互協作,交通管理、治安巡防聯勤聯動,實現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鄉村入室盜竊案件、個人極端案件“三個零發生”。三是業務融合。建立“縣局統管、所長統籌”扁平指揮體系,縱向壓縮層級,橫向警情聯動,減少案情移交、多頭請示環節,特別是事故警情指令下達后,實行派出所警力先期處置、事故警力專業處置“雙警處置”模式,接處警環節時間大幅減短,警情處置速度和效率全面提高。四是責任融合。嚴格“治安警+交巡警”捆綁工作制,推行巡防處置一體化、責任化,設定巡區巡段、警區警格,全面加強農村警務工作,人在村組走、力在村組聚、事在村組辦。改革后,聯合開展集中行動103次,排查化解安全隱患78處,防范化解矛盾糾紛118起。五是服務融合。整合交警、戶籍業務,在全縣鄉鎮派出所建成“戶籍交管服務站”,印章刻制備案、駕駛證換領10項公安業務下延派出所辦理,回應群眾就近辦理公安業務需求,辦事群眾人均節省時間1.5小時,辦事平均地理距離縮短60余公里。1-6月份,辦理印章刻制備案登記59件、換領駕駛證21件,機動車檢驗標志6個。
堅持強基導向,蓄勢增能提效,著力提高執法為民工作本領
一是黨建示范引領。嚴格“第一議題”制度,落實“三會一課”要求,常態開展黨員主題活動,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從嚴隊伍管理。堅持嚴管就是厚愛,強化忠誠教育、能力教育、紀律教育、作風教育,管在平時、嚴在日常、抓在經常,從小事抓起、從細節做起、從理念嚴起,以簡單對復雜、以干凈樹威信,做到給公心辦事者公道、讓有為敢為者溫暖,隊伍風清氣正、民警干事創業。三是注重業務培訓。打破“主業”“副業”界限,打破單警種、小區域作戰模式,以“6+X”全警實戰大練兵為載體,選樹小教官,制作小課件,辦好小課堂,派出所民警、交警中隊民警相互授課、互幫互學,開展業務交叉培訓6次,參訓民輔警180人次,整合完善法制臺賬14個,全力打造基層全能尖兵。四是增強基層實力。建立“機關+基層”的警力互補機制、“警務跟著警情走”動態調整機制,機關15名警力下沉基層所隊;所隊文秘后勤崗位置換12名民輔警充實執法執勤崗位。改革后,試點棋盤、五里鎮、雷塬、彭鎮、太安5個派出所總警力從原有55人增加到81人,增量達47%,基層實力、活力、戰斗力不斷增強,刑事、治安案件、電信詐騙案件發案率和道路交通事故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5%、45.7%、18.2%、15%。(孟星辰 通訊員 喬毅勇 顏昆昆)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