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這7顆綠毛球象征著郭家伙場女子法庭的7朵金花、7個衛士,兩棵桑樹象征‘擔當、奉獻、公平、公正’的法庭靈魂。”9月11日,“黃河女兒行——講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巾幗故事”全媒體采訪團一行來到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郭家伙場“女子法庭”,聆聽庭長陸亞莉講述“七朵金花”的故事。
建于1999年的郭家伙場人民法庭,從2005年起因法庭干警均為女同志而得名“女子法庭”。目前,該法庭有干警7名,其中,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3名;管轄6個鄉鎮70個行政村,人口約17萬人,企業230多家。
郭家伙場法庭轄區面積廣、人口多、情況復雜,案件多為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糾紛等,主要以調解為主。2022年9月,郭家伙場法庭法官在孟家灣鄉巡回庭審點調解案件時,就順便解決了一起長達10年的民間借貸糾紛。
2012年,吳某向王某借了5萬元,雙方約定利息為2分。2013年,吳某將借款本金和利息向王某清償后,剩下的2000余元利息出具了欠條。后王某向吳某索要無果,訴至法院。
在訴前調解中,吳某一直不配合調解工作;立案后,吳某也一直在電話中不配合送達工作。于是,辦案法官在吳某所在鄉調解完案件后,決定去吳某家了解一下情況。找到吳某后,吳某稱欠款屬實,但因王某索要該款時罵過自己,所以一直不想解決此事。經過法官耐心做工作,吳某說愿意解決,但最近沒有現錢。法官看到吳某家養了幾十只羊后,問吳某是否同意用羊折抵欠款,吳某表示“可以”,經雙方協商,最終化解了糾紛。
“女性在調解中具有耐心、細心的優勢,有助于疏導當事人的情緒,降低當事人的心理負擔,讓司法更有溫度。”陸亞莉說。
近年來,隨著轄區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矛盾凸顯,給法庭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為破解“案多人少”難題,郭家伙場法庭抓住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契機,堅持“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工作模式,設立專門的訴訟服務站,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的方式解決糾紛,為此法庭設立了訴前調解室,指派2名駐庭調解員輪流開展調解工作。
“從最開始向轄區六個鄉鎮派駐調解員,再協同鄉鎮黨委、政府在各個行政村擇優選拔網格調解員,通過干警與網格調解員的共同努力,轄區內的‘無訟村’逐年增長。”陸亞莉說,近年來,通過法官干警與網格調解員的共同努力,轄區內的“無訟村”已增長了14個。
鑒于轄區內婚姻家事、交通事故、合同糾紛頻發的情況,郭家伙場法庭堅持多方聯動,建立健全“3+N”(與交警、婦聯、價格認證中心建立聯動機制,與派出所、金融機構、工商聯、學校形成合力)聯動調解機制,實現專業問題專人解決,補足訴源治理短板,有效實現了人民法院與行政部門、行業組織的對接互動、資源共享。
此外,郭家伙場法庭堅持“走出去”思路,推進訴源治理,形成內外聯動的工作機制。通過定期走訪周邊所轄鄉鎮深入村組,向鄉鎮干部、村委會人員、村民了解情況,掌握群眾訴求,開展上門服務,采取非訴的方式有效化解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據了解,近三年來,郭家伙場法庭各調解網格員平均每年在訴源治理中化解民事糾紛300余件,法庭專設的“老高調解室”平均每年調解各類民事糾紛300余件,法庭受理案件平均每年700余件,訴源治理化解矛盾糾紛數和訴前調解數每年呈上升趨勢,受理案件數每年呈下降趨勢。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