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榆林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2021年以來該院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情況及典型案例,并就如何嚴密織就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網提出對策建議。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2021年至2024年9月,榆林全市共受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審查逮捕案件22件52人,受理審查起訴25件43人。犯罪手段呈多樣化、網絡化。主要包括行業“內部人員”侵犯個人信息、APP非法收集個人信息、網絡聊天工具淪為個人信息交易渠道等方式。被侵害的公民個人信息類型多樣,如電話號碼、房產信息、車輛信息、信貸信息等,甚至還有綁定電話號碼的社交賬號,犯罪分子獲取這些信息后,多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活動。
榆林市人民檢察院為遏制公民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出售和提供,回應人民群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迫切需求,加強綜合履職,多措并舉,進行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全流程打擊。
深挖犯罪線索,依法嚴厲打擊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綜合考慮出售、非法提供或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次數、數量、手段和牟利數額、造成的損害后果等因素,加大打擊力度。同時追溯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深挖漏罪漏犯,效果良好。
加強溝通協調,形成打擊合力
對內,逐步加強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線索移送機制,增強檢察一體化辦案。對外,加強與信息服務部門、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的溝通協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從源頭上減少個人信息泄露。
治罪治理并重,推進訴源治理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注重發現問題和管理漏洞,充分運用檢察建議,推動建章立制,進行源頭治理,筑牢個人信息保護的制度基礎。
開展法治宣傳,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全市兩級院通過召開聽證會、發布典型案例、編輯簡報專刊等方式以案釋法,積極宣傳工作進展和辦案成效。加強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運用,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發布個人信息保護錦囊;同時開展線下宣傳,發放宣傳資料,介紹、解答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相關法律知識,幫助提升鑒別能力和防護能力。
榆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馬朝陽說:“下一步,榆林市人民檢察院將依法追溯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和源頭,加強對上游信息采集、提供、倒賣等環節犯罪行為的全鏈條打擊力度;進一步完善刑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線索互移、協同調查取證、會商研判等機制,形成一體化辦案新格局;強化與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溝通,推動建立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常態化機制;發布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不斷加強警示教育和法治宣傳,促進全社會養成法治觀念”。(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