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碧如黛,柳綠隨飛舞。”在陜西西安城東,浐河灞河蜿蜒相依。古時,這里是灞柳送別的浪漫之所,也曾是物資漕運集散繁盛之地,向世人展開了一幅絕美的曠世畫卷。如今,這里作為全國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西安浐灞生態區,以“顏值”促“產值”,真正做到了“人城水綠”和諧共生,再次驗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尤其,“后世園會效應”這種綠色影響力,正在西安這座千年古都蔓延。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由于長期無序發展和人為破壞,這里也曾出現“垃圾遍地、沙坑遍布、荒草遍野”的荒廢之亂。15年前,西安浐灞生態區創立之初,走因地制宜、探索“先治污后發展”之路,樹立“生態立區”發展理念,開啟了大規模河道治理以及生態建設。曾因挖沙而破壞的土地,變成了與灞河相連的水系;曾因隨意傾倒而阻塞河道的垃圾,經回填整理,建成了浐河上的一顆明珠——浐灞桃花潭公園......一座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新城已拔地而起。
2007年9月4日,西安浐灞生態區一系列生態治理舉措得到了世界園藝生產者協會的認可,為西安爭得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權。從2007年開始籌備到2011年西安世園會的舉辦,國際最先進生態理念的貫徹和實踐,讓浐灞生態區以及整個西安都進行了一次綠色革命。
根據當時浐灞生態區的發展規劃,北部規劃建設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南部是雁鳴湖濕地公園,中部是西安世博園,生態公園的建設由點到面,再加上兩條河流,串聯起浐灞生態區的生態骨架。而世園會,猶如一個綠色發展引擎,加速了浐灞生態區的生態建設,帶動周邊基礎建設以及產業的迅速騰飛。
無人機視角下的西安浐灞生態區。新華網 張勇 攝
世園會刷新西安印象 綠色理念成精神財富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這首歌一度是世人心中固化了的西安印象。2011年西安世園會帶給西安乃至整個西部的都是一場煥然一新的變革,讓世人看到了西安的另一面。原來,西安是座大水大綠的國際化生態新城。 自此,西安成為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的宜居之城、和諧之城。
直到今天,世園會會址及其配套基礎設施,都是浐灞地區最優質的城市景觀資源和公共空間資源。園區保留下來的整體綠化環境和大部分園林設計,成為西安市民休閑娛樂的花園和城市凈化空氣的“綠肺”。
西安世博園總面積418公頃(四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88公頃,原本劣五類水質的排污河道,現已經治理成二三類水質的景觀河流。通過長期監測顯示,園區內負氧離子濃度平均值每立方厘米超過1000個。
雖然西安世園會已結束多年,但它在這座城市生活中普及的“綠色引領時尚”理念卻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西安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楊六齊說,世園會留下的東西很多,是全方位的,但首當其沖的就是“綠色引領時尚”理念的深入人心。理念帶動了西安市對水、對綠的關注,這樣的帶動作用和聚焦效應,使西安市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的水準上了一個新臺階。
西安世博園羅曼街區
打好生態綠色牌 引領新“都市田園生活”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在這里既能看見灞河上的水鳥起舞,也能兼顧都市的現代與便捷。”這是新入住浐灞生態區的居民描述的新“都市田園生活”場景。
“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是2011西安世園會的主題,也是浐灞生態區15年的使命和追求,更是西安人對未來生活的理解和愿景。世園會的成功舉辦,使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基礎建設等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讓綠色發展理念貫穿這個城市發展進程當中。
近年來,在打好生態綠色牌的同時,浐灞生態區精心規劃城區布局,打造“宜業宜居”新家園,讓市民過上新“都市田園生活”。
為了實現“宜業宜居”目標,浐灞生態區堅持環境生態發展理念,放棄了一些重資產、重人力的產業項目,在區域內修建了六縱十二橫的交通體系,保證居民30分鐘直達西安市中心、西安咸陽國際機場,20分鐘直達西安高鐵站,1小時直通西安全城。
同時,浐灞生態區內已建成31所小學、5所中學、2家三甲醫院,并啟動了2家三甲醫院的建設。未來5年,浐灞還將建成10條重點便利街區、引進20條公交線路,新建學校22所、醫院12所。
此外,浐灞生態區打破先招商再做配套的思路,把配套做到了招商之前。按照城市功能,浐灞生態區先做規劃,后完善基礎設施,同時適度超前地建設學校、醫院、綠地、小廣場等服務配套。
優美的自然環境加上便捷的人居環境,讓浐灞成為了近幾年受西安市民青睞的地區。目前,浐灞區域常住人口近50萬,5公里輻射人口超過100萬。人口的快速聚集,也拉動了區域內商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更多發展活力。
夜幕降臨,以河為軸打造的浐灞特色夜景核心區華燈璀璨。新華網 楊喜龍攝
世園會綠色影響力 夯實文旅發展基礎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著大西安“小江南”的浐灞生態區,憑借世園會的綠色影響力,讓優美的生態環境、逐步完善的扶持體系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等優越條件,夯實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如今,在浐灞生態區,歐亞經濟論壇、世界文化旅游大會,聯動著世界脈搏。濱水生態馬拉松、灞柳詩詞大會、水上帆船賽等活動,演繹著別樣精彩的時尚IP。
“生態文明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有了好的生態環境,文化產業才擁有發展經濟的一方沃土,兩者相輔相成。”楊六齊說,“我們不斷摸索的‘生態+多種產業’發展模式,不僅有利于居民生活,也有利于未來多種產業融合發展,將生態文化與生態產業變成社會經濟,不斷助力生態全域發展。”
世園會為西安帶來的變化是歷史性的,對浐灞的改變和影響是深入骨髓和刻入基因的。后世園時代留下的是“傳承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是引領西安城市發展的綠色財富。世園會所代表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價值理念,是浐灞生態區發展理念的核心,甚至是浐灞生態區的文化基因,對浐灞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產業選擇、項目落地等,都發揮著深刻影響。正是因為這一價值理念和一系列的生態治理實踐,實現了浐灞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改變。
楊六齊表示,浐灞生態區還將進一步科學規劃梳理生態建設,努力促進歐亞交流合作、推動改革創新發展,把生態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歐亞合作引領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先導區,爭取到2020年成為國際化生態新區。(楊喜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