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五邑僑鄉,粵菜風味濃。臺山黃鱔飯、五味鵝……曾經,各色粵菜經典出自江門;如今,“粵菜師傅”工程在這里實施一周年來,不僅豐富了當地的飲食文化,還為促進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018年4月至今,江門市共組織開展“粵菜師傅”培訓逾3000人。其中,非全日制培訓社會“粵菜師傅”800多人(含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對象54人),在讀的“粵菜師傅”專業技校生2000多人。
廣西學員:回到家鄉送教上門
在今年3月成功申報成為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的江門市技師學院,正充分發揮著培訓基地的優勢,大規模開展了“粵菜師傅”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該學院以校政合作的方式,對蓬江區各街道精準扶貧對象開展為期三個月的烹飪技能培訓。
今年4月15日,學院“粵菜師傅”工程助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組走進廣西崇左天等縣,為天等縣180名扶貧對象開班授課,實現了“粵菜師傅”工程扶貧助困的跨省區合作。
江門市技師學院烹飪專業2016屆畢業生趙新成,原籍就在廣西崇左市。畢業后,趙新成留校成為烹飪專業助教,負責廣式糕點制造的教學工作。他告訴記者,自己家里5口人,父母在外打工,收入很不穩定,“我現在一個月有四千多元的穩定收入,來這里學做廚師這條路是走對了”。趙新成還計劃參與“粵菜師傅”工程,回到家鄉送教上門,“學會了廚藝之后,廚師就是一門餓不死人的職業。希望多一些家鄉的年輕人走這條路,以后也能有相對穩定的收入”。
江門市“粵菜師傅”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區溢培則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記者,“粵菜師傅”工程對當地貧困地區起到的幫扶作用明顯。在帶隊前往崇左市進行送教上門的時候,他發現當地一名女學員的餐飲檔口經營狀況一般,做菜的手藝也有待提高:“我們為她定制相應的‘粵菜師傅’培訓課程后,通過手把手現場教學,讓這位學員掌握了幾道菜式的烹飪技藝,過了一段時間,她的店鋪生意比之前紅火了很多。”
“我們對本市適齡的城鄉勞動力、江門的掛鉤扶貧地區廣西崇左市、合作交流地區黑龍江七臺河市參加‘粵菜師傅’技能培訓的學員,都給了培訓費、交通食宿費和學雜費等補助,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江門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畢業生:畢業后再創業 利潤提高三成
臺山市廣東廚藝技工學校作為江門市首個“粵菜師傅”培訓基地,也大力組織轄區精準扶貧對象、貧困戶、低保戶、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有意愿的農村勞動力參加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創業就業技能水平。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校已開辦五期“粵菜師傅”專題培訓班,共培訓437人,154名學員在臺山市內各鎮街實現了就業創業。
在臺山市廣東廚藝技工學校的廚藝訓練室里,數十名粵菜廚師訓練班的學員們正一手持著鍋鏟,一手掌著燒紅的鐵鍋,練習烹制美極蝦。院長張杰棠告訴記者,這是學校舉辦的第六期“粵菜師傅”專題培訓班,前五期學員通過率達到70%,成功通過了中式烹調初級職業技能的鑒定,“計劃今年年內要完成舉辦十期的粵菜師傅培訓班”。
今年33歲的李明鑌,是廣東廚藝技工學校“粵菜師傅”工程第三期培訓班的學員。他告訴記者,以前曾嘗試開奶茶店創業,但經營狀況卻不好,“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了將奶茶店轉型升級的念頭,但苦于自己沒有烹飪的技術”。
2018年底,參加“粵菜師傅”工程培訓的李明鑌學到了烹飪專業知識和實操過程的核心要領,學校也對他在店鋪設計、廚具和原料采購等問題進行了指導。培訓結束后的李明鑌繼續踏上自主創業的道路,將奶茶店改造升級為多元化茶餐廳。
在李明鑌投入心血重新設計升級的餐廳里,記者在非高峰時段看到店內上座率接近三分之二,店內員工不停地上著各色粵菜小食。在店里忙前忙后的李明鑌告訴記者,自己的烹飪水平提高以后,對餐廳的菜式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和轉換:“現在開業差不多半年,和原來相比,餐廳利潤提高了20%~30%。”記者吳陽煜、何穎思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