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的大三學生小李,28日在天貓下單購買了一份陜西獼猴桃。這件由中通快遞從陜西武功縣寄到北京化工大學菜鳥驛站的包裹,成為2018年中國快遞量突破500億的親歷者。
據國家郵政局消息,截至12月28日,中國快遞業務量闖過又一個百億級關口,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快遞量自92億件起,進入增長快車道。2014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139.6億,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此后連續五年每年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
中國快遞量五年間從92億到500億,這么多包裹為什么能夠高效送達。原因無外乎兩個:協同結網、智能技術。目前,中國快遞物流業已經形成了“1+8+N”的網絡協同效應。“1”是以阿里巴巴和菜鳥為代表牽頭打造的一張物流骨干網,菜鳥起到“物流大腦”的作用;“8”是中國郵政,還有中通等7家快遞上市公司,他們作為行業龍頭,承擔了包裹運輸和配送;“N”是包括倉儲、落地配、即時物流、物流科技公司等在內的整個物流生態。
包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智能。從電子面單到智能分單,從秒級通關到未來園區,從物流天眼到無人駕駛,從掃臉開柜到語音助手,IoT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于物流各個環節,保障了中國快遞在500億的體量下平穩運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