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2月7日電 題:中國單身青年春節遭遇“花式催婚” 折射婚戀觀“代溝”
作者 趙曉
“找對象了嗎”“啥時候結婚”……又到春節假期,中國單身青年返鄉過年被父母、親戚“連環拷問”,遭遇“花式催婚”,其中折射的是代際之間的思想觀念差異。
家人開啟“魔鬼式催婚”,子女們則拿出“反催婚”攻略。為躲催婚申請春節加班、租個男女朋友回家過年、自制春節求生指南等對策,引發“逼婚”與“反逼婚”的拉鋸戰。“單身族”面臨的“中國式催婚”,在親朋好友往來頻繁的春節期間尤甚。
適齡女生在濟南千佛山“三月三”相親會上尋覓另一半。 趙曉 攝
“啥時候畢業?準備什么時間結婚?交女朋友要早點帶回家”,“90后”的楊仲康在外求學,過年回家時常被父母、親戚或直接或委婉地“催婚”。他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能夠理解家人著急的心情,但不能完全認同老一輩人的觀念。過去是父母為兒女操辦婚姻大事,如今年輕人看重戀愛和婚姻的質量,不愿將就,應該擁有更多成家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今年25歲的原源是一名職場白領,由于平常工作壓力大、社交時間少,遲遲沒有遇到心儀的對象。作為獨生女,她的婚戀問題成為逢年過節親友關心的焦點。“在長輩看來,什么年紀就要做什么事情,到適婚年齡一定要趕緊嫁人,錯過黃金時間就耽誤終生幸福。”但原源認為,談婚論嫁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必須等到合適的人。
據中國人才招聘網站“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顯示,在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68.33%處于單身狀態。對于催婚,職場“單身族”更多的是選擇淡然處之。40.64%的受訪者在應對家人催婚時“笑而不語”,22.76%的人選擇轉移話題。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想讓他早點娶媳婦,怎么就那么難”,身為母親,楊小妮一直為年近三十的兒子操心婚事。她告訴記者,孩子長期在外忙工作,對終身大事不上心。家人如果不苦口婆心地催促,他會任由自己單身下去,拖得越久越難遇到優質女生。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馬廣海表示,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男女青年在適婚適嫁的年齡要走進婚姻的殿堂,先成家而后才能立業。結婚嫁娶不單是子女個人的事情,還是家庭的頭等大事。“‘中國式催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長輩與現代年輕人的思想觀念存在差異。”(完)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