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四月份,是大學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高峰季,各類人才招聘會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但是在大學課程中,有一些專業被許多畢業生不斷地吐槽,因為這些專業就業率很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比如昔日的熱門專業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會計學等,市場嚴重過剩,就業崗位稀缺。
近日國家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推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網絡空間安全、養老護理、兒科等7門專業將成為未來五年大學生就業的熱門專業。
那么,西安大學生就業市場到底如何?近年來有什么新的發展趨勢?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昔日熱門專業如今趨冷
眼看再有幾個月就要大學畢業了,可是西安大四學生李軍華心里卻一點底都沒有。他的專業是市場營銷,從去年10月開始投遞簡歷,他參加人才交流會、校園招聘會,結果他所學專業招聘的崗位很少,而參加應聘的人數卻成倍的增加,造成一職難求的局面。由于上大學期間,他的成績一直處于中等水平,也沒有其他特長愛好,一次次應聘的鎩羽而歸,使他不得不面對現實,今年3月,他在西安一家電器專賣店當上了一名推銷員。
同樣,去年走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劉小鳳學的是會計專業,當初高考報志愿時,因她從小喜歡唱歌舞蹈具有一定的音樂天賦,所以她當時想報考藝術類院校,畢業后可參加藝術團隊的表演,也可當舞蹈教師,但她的愿望被保守固執的父親指責為不務正業。父母經過商量認為女孩子最好選擇力所能及,又不太勞累的工作,就讓她報考會計專業。不料從上大四開始到去年大學畢業,她一直都沒找到工作,一走進招聘會,她才發現女大學生普遍看好的法律、財會、統計、文秘行業市場需求很少,競爭異常激烈。畢業一年多時間,劉小鳳無所事事,只能閑在家中吃閑飯,當“啃老族”。萬般無奈,她經過半年時間的培訓,如今在西安一家鋼管舞健身中心當領舞兼教練。
近日,記者從大學生招聘會上獲悉,昔日的熱門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工商管理專業、酒店管理專業、會計學專業等已風光不再,從大學生求職首選行業來看,IT/互聯網、金融、通信及制造行業排名靠前。隨著AI、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興起,泛IT行業成了就業熱門,而金融、通信行業由于收入高、工作環境好,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的理想選擇。
據211校招網總經理、首席就業指導專家孫鵬調查分析說,隨著國家對經濟發展規劃的調整,一些曾經很熱門的專業,正在發生變化。從整體上來看,西安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正在呈現快速增長之勢。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航空航天、軍民融合企業以及大型招商引資項目,對碩士、博士以上高級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針對本科及以下層次的大學生招聘需求,整體增長不大,但是,結構性增長明顯,以互聯網平臺、跨境電商、軟件開發、汽車制造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和智能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高速增長,技能工人稀缺。因人力工資增長和社保入稅等政策的調整,傳統服務業和制造業、房產、中小企業等對人才招聘的需求有所減少。
高考生選擇專業需冷靜判斷
“我本人喜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 ,畢業后從事動畫導演、動漫造型設計或動漫角色場景、動作設計以及動畫特效處理。據就業指導老師稱,這個專業就業率高達95%。可是,我父母卻看好建筑工程設計,第一志愿非讓我填寫建筑學專業,其實,這個行業前幾年紅火一時,如今早就落伍了。”對于高考報志愿,即將畢業迎接高考的高中生王珂很是糾結,而同樣抱有這種心態的高中畢業生不在少數。
屈指算來,再有兩個多月時間,就將面臨高考,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需求,直接影響到未來大學新生報考專業的選擇。記者根據近年大學錄取分數、開設的專業分析,錄取分數高的專業,一般都是報考的熱門專業,如法學、金融學等專業,在一些名牌大學錄取分數一直高居榜首。對此,受訪學生家長表示,他們不可能去調查社會上究竟需求哪一類人才,因此很多家長判斷某一個專業的“好壞”,唯一的標準就是看錄取分數,而選擇熱門專業就是為了將來孩子好就業。 不過,有些所謂熱門專業報考很火爆,但是,等孩子畢業后,就業形勢并不好,人才市場對該專業需要并不多,就業率偏低。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選擇大學專業即是在選擇就業的方向。有專家指出,考生和家長心目中的所謂熱門專業,其實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些專業之所以“熱”,實際上是被盲目追捧的結果,招生中的熱門與就業市場上的熱門并沒什么必然聯系。因此,提醒家長選熱門專業時,要有個冷靜判斷。實際上,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大學專業設置也處在變化當中,一些不符合時代需求的專業被淘汰,另一些新專業又逐漸興起。
人工智能和電子競技成熱門專業
進入新世紀以來,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讓科技類專業日益走紅,我國大學專業又有了新的調整。去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指出,要動態調整專業結構,主動布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網絡空間安全、養老護理、兒科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民生急需相關學科專業。據教育部公示的2018年全國高校申報專業名單,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物聯網等專業成為最大熱門。
據BOSS直聘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旺季人才流入率最高的行業是互聯網行業,平均薪資最高的也是互聯網行業,為1.08萬元;薪資增幅也為全行業最高,為5.3%;但流入的人才依舊無法滿足行業人才缺口。
今年1月2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初步確定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運營師、無人機駕駛員等15個擬發布的新職業,這就意味著擁有高學歷和專業實踐技能的人才必然得到企業的重視,而人社部擬發布的新職業為廣大青年學子高考就業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如何應對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需矛盾
據悉,今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總量預計達34.2萬人,與2018年陜西普通高校畢業生34.6萬人相比差距不大。在求職過程中,2019屆西安應屆大學畢業生最關注的熱點話題仍舊是“就業景氣度”和“平均薪酬”,其次是“房租/房價行情”這一決定生活成本的問題。
據智聯招聘網發布的2019年西安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市場調查顯示,今年西安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人群占比81%,選擇慢就業的人群占比8.5%;絕大多數畢業生希望盡快步入職場。選擇考研和出國學習的應屆生,分別為3.4%和1.2%,選擇創業的應屆生占比4.1%,其中有1.7%選擇考取公務員,多年前的考公務員熱已經開始理性降溫,不過,2019屆應屆生求職形勢整體好于去年。
“大學生擇業就業怎樣做才能人盡其才,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面對記者的提問,孫鵬表示,一般大學生就業選擇和抉擇,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針對一些專業就業需求不旺的情況,可以繼續升學深造。要未雨綢繆,職業規劃要貫穿大學的始終,必須掌握一門扎實的實操技能,不要盲目追逐一線城市就業,快速發展的二線、三線,乃至四線城市也有優勢企業和發展空間,也可以考慮。但是,不管從事什么工作,到什么地方就業,都需要扎扎實實地掌握一門技能,這才是最重要的。
孫鵬坦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程序、招聘黃金時期、招聘方式,都需要用人單位認真對待。對于一些特殊專業,也可以委托專業機構提供服務,這樣可以少跑路多辦事,提高效率,在人才大戰中獲得先機。
(除專家外,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本報記者 楊立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