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美好,穿越秦嶺核心保護區的驢友隨之增多。3月22日,西安市長安區秦嶺保護局聯合公安長安分局等部門,上險峰,踩積雪,開展“非法穿越核心保護區行為”綜合整治行動。
現場:“驢友”非法穿越秦嶺核心保護區
三月的西安已春暖花開,但位于秦嶺核心保護區的光頭山還有厚厚的積雪。
早上10時,記者跟隨公安及林業執法人員進入光頭山,沿途遇到非法穿越的驢友,工作人員便耐心對其進行勸阻和教育。
“根據秦保條例,非法穿越核心保護區屬于違法行為。現在登記個人身份信息,下午5點之前到灤鎮派出所接受法律宣傳教育。”公安分局灤鎮派出所民警曹培對非法穿越者說。
同時,工作人員采取散發宣傳彩頁、放飛無人機語音喊話等方式,對登山人員進行法律政策宣傳引導。
“我們看天氣好,就從牛背梁翻越到光頭山,這種行為不對,以后不會非法穿越核心保護區了。”游客小胡和同伴們說,他們看網上有人組織夜爬光頭山,覺得挺刺激,于是半夜一點從秦嶺梁出發,爬了一整夜。現在回想當晚氣溫低,也沒有通訊信號,感覺挺后怕的。
隨后,又有三名年輕人從異常陡峭的石壁中間互相攙扶著下山,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有兩名“驢友”坐在沒有任何防護地方的水泥臺,身后便是深崖,看著十分危險。
短短一個時辰,執法人員便遇到二十多名非法穿越的“驢友”。
“天氣再暖和一些,還有市民游客會想方設法穿越核心保護區,拔野蔥、摘高山杜鵑、露營做飯等。有的攜帶專業工具,破壞核心區圍欄。”長安區秦保局灃峪國有生態林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秦嶺核心保護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
據了解,長安區秦嶺梁主脊最高海拔2887.9米。這里的國有林區及高山草甸區屬于秦嶺核心保護區范圍。近年來,隨著進山休閑游玩的市民對青山綠水的熱情與日俱增,戶外運動、探險旅游等蓬勃興起,非法穿越進入秦嶺核心保護區的登山驢友、戶外俱樂部屢禁不止,由此也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為秦嶺生態安全埋下巨大隱患。
做法:實施最為嚴格保護舉措
為嚴格落實秦嶺核心保護區的全方位管控,長安區秦嶺保護局聯合多部門持續開展“秦嶺核心保護區聯合執法活動”。
公安干警和林場職工按照分工,在秦嶺梁重點區域把守入口、進溝巡查,對試圖違規進入核心保護區的人員進行勸返,對有翻越隔離圍欄行為的人員帶回公安機關審查教育。聯合執法小組沿秦嶺梁紅嶺路車巡進入光頭山、鹿角梁區域,對沿途發現的違規進入人員訓誡教育,要求其集體誦讀警示公告內容,并將組織者帶回公安機關進行審查。
公安交警對分水嶺南北210國道滯留車輛依法進行疏導驅離,嚴禁違停,伺機非法進入穿越核心保護區。對不聽勸阻的車輛,交警用拖車進行拖離處置。
緊盯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區域,長安區始終實施最為嚴格的保護舉措。通過設立秦嶺區域規劃分區“重要告示”警示牌,明確各區域禁止事項,提醒游客不得非法穿越進入核心保護區;在重要節點、重要路口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采取車巡、步巡、值守等模式,不斷提升見警率、管事率。在重點區域設置設立機械圍欄(網)、警示界樁、語音喊話提示等安防警戒設施;利用無人機、固定攝像頭、智慧管控平臺,擴大巡查覆蓋面和監測密度。
成效:一級保護動物頻繁出現
據統計,當天開展的聯合執法勸返活動中,各單位共出動30人,帶回公安機關訓誡登記32人,宣傳260人,勸返60人,交警部門拖移違規車輛3輛。
對在網上發布組織穿越旅行信息及非法穿越活動組織者(團隊、旅行社等),長安區依法開展訓誡和處理,增強普法宣傳,形成有效震懾,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非法進入核心保護區的態勢。
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近年來,秦嶺山區長安段野外救援被困者數量和次數大幅度減少,國有林區連續27年未發生森林火情,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隨著秦嶺林區28種國家級保護植物種群分布數量和分布區域迅速擴大,珍稀野生動物棲息地生境得到明顯恢復和改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種群不斷擴大,黑鸛、金雕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秦嶺區域頻繁出現。
據悉,長安區秦嶺保護局將繼續加大管控措施,持續組織開展執法宣傳專項行動,勸導、制止非法穿越核心保護區行為。對情節嚴重的非法穿越組織者,將交由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新聞鏈接:
穿越秦嶺 這些行為違法
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19修訂)
第十八條 法律、行政法規對本條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劃定的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管理有相關規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核心保護區不得進行與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重點保護區不得進行與其保護功能不相符的開發建設活動。一般保護區生產、生活和建設活動,應當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在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實施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報省人民政府審定。在秦嶺范圍內的生產、生活和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依法采取相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保證秦嶺生態功能不降低。
第六十三條 在秦嶺旅游景區游覽線路以外或者沒有道路通行的區域,組織開展穿越、登山等活動,組織者應當向參與者作出風險提示,事先依法經有關部門批準并向縣級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備案。進入秦嶺旅游的人員,應當遵守有關森林草原等法律法規、景區管理規定和游客文明行為規范,愛護旅游資源,提倡垃圾減量、垃圾自帶,保護生態環境。不得亂砍濫挖、非法捕魚狩獵、非法野外使用明火、隨意丟棄廢棄物以及其他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
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4修正)
第八十一條 秦嶺范圍內的人員,應當愛護秦嶺生態環境,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進入封閉區域;
(二)違反環境保護、旅游、安全管理規定;
(三)破壞環境保護、旅游、安全等公共服務設施;
(四)非法野外使用明火;
(五)隨意丟棄廢棄物;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文/圖 記者 高樂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