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記者從安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康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前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水環境質量均排名全省第一。
據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德朝介紹,安康2024年全市城市水環境質量指數2.9445,水環境質量連續3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漢江出陜斷面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全市42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及以上。其中Ⅰ類水質斷面6個,占比14.3%;Ⅱ類水質斷面36個,占比85.7%。與上年同期相比,紫陽洞河口、江口鎮沙坪村沙坪橋、旬陽縣城飲用水源地3個斷面持續保持Ⅰ類標準;民主集鎮建成區、六口水文站、南江河出陜界3個斷面由Ⅱ類提升至Ⅰ類;瀛湖水質由良好轉為優。
“我們堅持頂格化推進,安康市委、市政府始終將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放在壓倒性位置,自2022年起,啟動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市委主要領導定期安排部署,市政府主要領導采取‘雙周調度+一線調研’方式,運用明查暗訪、通報曝光、督查督辦等手段,層層壓實責任鏈條。突出精細化管控,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排查確定入河排污口1221個,溯源率100%、整治完成率78.8%。”李德朝說,安康市還將境內420個重點污染源(風險源)視頻監控點位、134個排放口、941條河流、2206個環境網格員納入智慧監管平臺管理體系,實現“一張網”實時監測預警全覆蓋、多部門齊防共管新格局。建成全省首家水生態監測實驗室,建設小型水質自動監測站8座、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27座,對漢江干流入河排放口水質狀況精準溯源、全過程監管。
同時,探索協同化控源,與上游漢中市、下游十堰市分別簽訂水質保護跨區域協調聯動合作協議,與萬源市、鄖西縣等分別建立跨區域水環境保護協作機制。通過與毗鄰市(縣)開展聯合監測、信息共享、聯合執法,實現跨區域精準保護與風險預防,漢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聯動保護機制基本形成。
(記者 張松)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