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AI科技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實現深度融合,榆林市定邊縣做了很多嘗試,該縣多所學校借助AI智能備課、情景模擬、實時反饋等功能,讓課堂教學煥發新活力。
在白泥井鎮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引入AI互動教學,借助智能終端開展“家務小課堂”。學生們通過AI“智能小助手”學習洗碗、疊衣服等技巧,并與“小白兔媽媽”進行情景對話,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良好的勞動習慣。
“今天我和小白兔的媽媽聊天,我們很開心”。定邊縣白泥井鎮小學學生孫秀楠說道。
白泥井鎮小學教師鄭娜娜告訴記者,AI技術的應用讓道德與法治課變得更加有意思,用動畫視頻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直觀,還能模擬生活場景。同學們的參與度變高了,學習興趣也變得更加濃厚了。
在音樂課堂上,AI教學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助力。新華小學的音樂課堂上,教師巧妙引入智能助手豆包,帶領學生與唐代詩人白居易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憶江南》的創作情境。隨后,教師借助每日教育App進行線上教學,評分功能為學生送上精準反饋,實現了精準化、互動式的音樂教學。
定邊縣新華小學學生魏玉彤:“平時我比較害羞,不敢向老師提問題,自從有了這個AI的人工智能對話,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向它提問”。
新華小學教師白麗覺得AI技術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讓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也讓學生們在音樂中有更深地理解和感悟。
憑借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AI能精準“診斷”教學問題,深度挖掘學生潛能,更悄然重塑著教與學的邏輯。教師從“經驗主導”轉向“數據導航”,學生從“被動接受”邁向“自主建構”。
新華小學副校長陳秀霞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初探AI賦能教育教學,借助AI實現輔助備課、人機對話、數字真人演示、部門活動方案策劃及活動宣傳等。未來還將借助AI技術重點突破作業作文智能批量批改、診斷研判等難題,讓每一位教師熟練掌握并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實現“人機共舞”。同時學校將努力培養學生的AI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巧艷 宋思蕓)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