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新興的經濟形態,正逐步滲透并重塑物流寄遞領域的運作方式。本文旨在探討低空經濟在物流寄遞中的應用優勢、現狀、挑戰以及未來發展路徑。通過對政策環境、技術進步、市場需求等多維度的分析,揭示低空經濟如何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經濟成本,并為偏遠地區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同時結合國內外實踐案例,探討低空物流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主要障礙,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空經濟;物流寄遞;無人機配送;技術創新;
引言: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2021 年 2 月首次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 年 12 月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 年 3 月作為國民經濟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還明確提出要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1]。而目前,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傳統的物流模式面臨著效率提升和服務優化的雙重挑戰。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可以通過利用低空空域資源,通過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進行貨物運輸,正逐漸成為寄遞領域的重要補充和創新方向。特別對于交通運輸困難的偏遠山區且需要緊急配送的需求下,低空物流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本文將圍繞低空經濟在物流寄遞領域的作用展開深入討論,分析其現狀、優勢,并對未來的發展提出參考路徑。
一、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融合的發展現狀
交通是物流產業發展的生命線,無論是交通工具的升級迭代,還是水陸空運輸網絡的持續拓展,每一次交通物流的突破,都能為物流產業發展帶來顛覆性的革新與推動。如今,全球范圍內的航空運輸和遠洋航線日漸成熟,城市的多層次交通體系也日益完善,物流系統的整體運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陸地交通越發的擁擠,導致“最后一公里”配送依然面臨瓶頸,仍然主要依賴人工勞動完成,其呈現出效率低、成本高等趨勢[2]。目前,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的融合正在加速推進,而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為其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全國兩會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物流其主要依托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航空器,結合智能物流技術,實現了“低空+物流”的場景融合。核心邏輯在于通過空中運輸網絡突破地面交通限制,提升物流效率,尤其在偏遠地區、城市末端配送和緊急物資運輸中具有顯著優勢[3]。例如,京東物流已形成了穩定可靠的飛控與指控系統研發能力,順豐無人機在偏遠山區的農產品配送上展現出強大的潛力,而低空物流主要應用于快遞配送、農產品運輸、醫療物資等領域。
二、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融合優勢
低空經濟與物流產業的融合,無人機飛行設備的運用,不僅提升了物流運輸的效率和經濟性,還推動了物流產業新一輪的改革升級,為構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注入了強大的動力[4]。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的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其優勢顯著。
1.突破傳統物流運輸的物理約束
在當今網絡信息化蓬勃發展的時代,各種電商、帶貨主播層出不窮,即時配送需求的擴大以及應急物流需求的日益凸顯,低空物流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傳統物流模式不可或缺的有力補充。在城市配送中“最后一公里”往往面臨交通擁堵,效率低下等問題,而低空物流憑借獨特的“點對點”運輸模式,能夠有效繞過地面交通限制,縮短運輸時間,使得配送更加高效,成本也更加節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
2.緩解人工成本壓力,推動綠色物流發展
傳統物流體系高度依賴人力資源,尤其實在實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人工勞動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較低等問題,而低空配送可以代替傳統的配送員,實現定點、定時投送,有效緩解用工緊張,提升運營效率。同時,低空物流主要依賴無人機設備,與傳統的燃油配送車相比,碳排放量顯著減少,避免了對于空氣的污染。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以及氫材料、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應用,低空物流的綠色優勢將進步擴大。此外,無人機設備回程時可參與其他配送任務,避免了空車返程的現象,提升了能效利用率,貫徹了可持續發展觀。
3.促進產業鏈協同與區域經濟發展
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的融合不僅重塑了傳統物流的運行模式,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而低空經濟的運營和服務平臺建設也在迅速成型,其通過“無人機配送+倉儲中轉+數據調動”模式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如低空經濟可通過無人機配送將偏遠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手工品高效率的運輸流入市場,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同時,低空經濟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和人才,一些地區通過建設無人機制造基地、物流配送中心等,形成了產業集群,帶動了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低空經濟同物流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1.政策與法律法規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海南省發布了《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旨在加快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但是,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各地區對于低空經濟的態度尚不明顯,特別是所依托無人機飛行有著不同的法律法規,比如:禁飛區域、飛行高度以及飛行時段等有著嚴格的規定。同時,低空物流的運行需要得到民航局的物流無人機運營許可資質以及對航線和空域的批準[5],其中飛行路徑規劃的復雜性與運輸時間的嚴格規定會導致其運輸效率降低和運輸的靈活性受限等問題。這對低空經濟的實施起到了嚴重的阻礙,這也導致著企業對于該領域的變化充滿未知數。
2.基礎設施與技術瓶頸的制約
盡管低空經濟為物流寄遞提供了嶄新的發展路徑,但其規?;?、常態化的運行仍然面臨基礎設施與基礎層面的多重制約。首先,低空物流對于起降點、中轉站、充電站、綜合補給站等基礎設施依賴極高,同時還需要統一、高效、智能的空中交通調度系統從而才能使多批次無人機在運輸過程中保持穩定的運行。其次,無人機作為主要的運輸力量,其續航能力、載重能力、抗干擾能力等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會出現飛行故障、對于惡劣天氣表現如何等都存在著疑慮。此外,在網絡通信方面,低空通信是否能夠滿足無人機的網絡需求,這也影響了其在物流行業中的競爭力。
3.公眾接受度和社會認知有待提升
雖然低空經濟在配送效率、成本降低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優勢,但是在實際的實行過程中,還面臨著公眾對這一新興技術的認可度還有待商榷,其主要集中在無人機在運輸過程中攝像頭和定位系統容易對居民的個人隱私產生泄露的擔憂,其在運行過程中,無人機所發出的噪音是否能被居民接受以及長時間的飛行對公共環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是否會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低空物流能否長時間運行。
四、低空經濟推動物流寄遞發展的路徑
1.完善低空物流扶持政策體系
提升我國低空物流產業的關鍵在于健全政策供給體系,構建系統化、協同化的支持機制,推動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的深度融合。作為推動現代物流變革的重要抓手,低空物流融合政策應覆蓋規劃布局、運營服務、技術標準、空域管理等多個環節,貫穿產業鏈上下游。對于稅收與金融支持方面,建議對從事無人機配送、低空物流技術開發及其產業鏈核心環節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設備投資折扣等政策[6]。對于空間規劃和空域開放方面,應建立低空航線網絡與城市立體交通布局銜接,優先在城市群與重點產業帶建設“低空走廊”與“起降點樞紐”,并對商業化運營開展分類管理與空域動態分配。
2.完善低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多元化協同服務體系
發展低空物流寄遞體系,亟需實現空中基礎設施與地面物流體系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建設。低空經濟與現代物流的融合,不僅依賴飛行平臺與技術系統的升級,更依賴于覆蓋廣泛、響應高效的“空-低-端”物流基礎設施體系[7]。因此必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起降平臺、換電站、充電站等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低空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明顯的帶動效應,不僅可提升無人機配送效率和運行的穩定性,還能激活物流裝備制造、信息通信、智能交通等上下游產業鏈,成為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體系躍升的關鍵力量。
3.堅持科技技術創新引領發展
推進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深度融合,必須牢牢把我科技創新這個第一生產力,充分發揮數字技術、智能制造和空地一體化的集成優勢,加快構建以智能化、信息化為核心的新型低空物流體系[8]。盡管我國在無人機產業與運營規模上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在航空電子系統、精密傳感器等方面仍存在明顯的短板。因此需要引導科研力量項自主飛行平臺核心組件、自主導航控制系統、新能源裝置等關鍵技術集中。同時應推動多學科、跨領域技術融合等交叉學科的融合創新,拓展低空經濟物流產業的技術邊界,構筑我國在未來智慧物流體系中的先發優勢。
4.加強公眾宣傳與教育,夯實社會認知基礎
當前,社會公眾對低空物流的認知仍然有限,普遍存在理解偏差,信息不對稱、安全疑慮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低空經濟項目的推進效率和社會接受程度。因此,構建系統化的公共宣傳與教育體系,是促進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之一。首先,可以通過主流媒體、行業論壇、官網等多渠道、多形式宣傳低空物流的應用場景、運行模式和安全標準,同時在配送服務中優化飛行路線,盡可能避開居民區、學校等敏感區域,減少對居民、公共組織的干擾以提高公眾對低空配送的認可度和信任度。其次,建立專業化的用戶平臺,實時反應物流情況,提升服務透明度,讓消費者對低空物流看得見、信得過。
五、結語
目前,低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進各個行業,尤其是在物流寄遞系統中的應用,展現出強大的現實價值與發展潛力。作為對傳統物流行業的有力補充,低空經濟打破了地面交通的限制,在提升配送效率、推動綠色環保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于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和偏遠地區的物流都提供了創造性方案,為構建現代化的物流體系注入了新動能。然而,低空經濟與物流寄遞的深度融合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當前面臨著政策法規的滯后、基礎設施薄弱、社會認知度低等多種挑戰,必須加以重視,加強各領域協同合作,把握時代發展潮流,布局于未來,以務實的態度共同推動低空物流的發展。
(作者:西安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物偵大隊張仕禹)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