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第九屆國際職教交流活動在西安舉行。會上,“秦嶺工坊”(境外辦學項目)國際化精品教育資源共建正式啟動。
此次活動以“秦嶺工坊項目儲備及資源建設”為主題,邀請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代表圍繞“中文+職業技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標準及資源裝備建設等內容展開交流。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陜西在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積極作為,大力推廣“秦嶺工坊”項目建設,作為職業教育合作的實體載體,為我國與全球各地職業教育的合作與發展貢獻了寶貴的“陜西智慧”。未來,陜西將緊緊圍繞“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合作模式、提升服務能級”三大方向,著重推進“政-校-企-研”協同發展機制,全力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將陜西打造成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示范性高地。
隨著“秦嶺工坊”(境外辦學項目)國際化精品教育資源共建正式啟動,主辦方為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榆林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等11所院校“秦嶺工坊”建設項目立項資質授牌。這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標準認證驅動資源輸出”的新階段,將實現從“海外布點”到“資源深耕”的戰略升級。
活動現場,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相關企業代表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職業教育領域專家均表達了對依托“聯盟”平臺,與中方開展更多職業教育領域合作的強烈期待,希望通過深化“秦嶺工坊”項目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交流活動配套“聯盟”工作會議上,各常務理事單位審議了“聯盟”秦嶺工坊合作項目實施保障及溝通機制,為項目標準化實施提供制度保障,吸納20家校企新成員單位,搭建多元協同平臺。未來,“聯盟”將聚焦“標準共建-資源互通-質量互認”體系,強化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支撐力。
本次活動通過“秦嶺工坊”標準化建設與國際化資源輸出,生動詮釋了新時代職業教育“育匠出海”的陜西實踐。作為“一帶一路”職教合作平臺,“聯盟”將持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為全球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可復制的中國范式。
(記者 任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