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紅了的季節,長安城里也有大批甜蜜的荔枝上市。而由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騰訊視頻、留白影視共同出品,曹盾執導,原著作者馬伯庸擔任故事顧問的古裝傳奇大劇《長安的荔枝》也即將與觀眾見面了。26日下午,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在安仁坊遺址展示館舉行“荔見長安·西安場超前觀影會”,主演那爾那茜、馮嘉怡、蘆芳生、閻必果出席活動。觀影會現場不僅搶“鮮”觀看《長安的荔枝》精華片段,還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通過主創揭秘、學者對談、觀眾互動,呼應西安這片厚重熱土上的歷史文化基因。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特意選擇在西安安仁坊遺址展示館舉行,展館以多元角度配合現代技術全方位呈現唐長安城的市井生活,不僅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大唐風貌,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更加沉浸直觀的認識。
橫跨千年夢回長安 馬伯庸稱贊電視劇保留原著精髓
作為《長安的荔枝》首場線下超前觀影活動,選在西安舉辦意義非凡,現代的西安映照著古代的長安,帶來濃重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無可比擬的歷史沉浸感,讓觀眾在此一秒夢回大唐,歷史的厚重以及潛藏心底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時,這里也是李善德(雷佳音 飾)“荔枝奇旅”的起點,作為一名上林署九品小官,李善德陰差陽錯接下荔枝轉運大事成為荔枝使,必須在貴妃誕辰之日,將鮮荔枝從五千里之外的嶺南送至長安,堪稱古代版“極限挑戰”。長安城既見證著大唐的旖旎璀璨,也見證著如李善德般小人物的掙扎奮斗,以及他們在歷史洪流中試圖憑借著自身勇氣智慧,改寫命運的不屈嘗試。
活動現場,媒體記者和部分幸運觀眾觀看了《長安的荔枝》精華片段,提前感受這部古裝大劇的卓絕質感,隨后導演曹盾以線上連線的方式與觀眾見面。
“長安是我的家鄉,也是我心中熙攘繁盛、光耀萬年的城市,在《長安的荔枝》拍攝中,我想把更多的煙火氣、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帶到了劇里。”曹盾導演表示,“劇組在建筑、服裝、服飾、禮儀、文化包括生活方式方面做了大量的考據工作,盡量做到劇情的接地氣和文化的嚴謹考據,還努力去做了一些嘗試跟創新,希望大家喜歡。”
原著作者兼總編劇馬伯庸也送上一段特別的VCR,回應廣大書迷觀眾對于“劇版《長安的荔枝》是否忠實原作”的關切,透露劇集制作過程中自己全程深度參與,創作團隊充分咨詢了自己的意見,他稱贊劇集保留了原著最精髓的部分。
當日活動中,主演那爾那茜、馮嘉怡、蘆芳生、閻必果亮相與西安觀眾見面,并介紹角色并解析人物關系。那爾那茜稱自己飾演的胡商商會行首阿彌塔是個“有地位,有權利,很果敢,很有決斷力的女商人”,面對挫折挑戰,能以自己的能力應對,與李善德化敵為友的關系轉變更是看點十足;飾演嶺南刺史何有光的馮嘉怡則戲言自己與李善德是“分公司土皇帝遇到總公司空降來的愣頭青”,殺也不能殺,趕也不能趕,十分難辦;蘆芳生笑稱自己飾演的魚承恩與李善德組成了“荔枝合伙人”,開始兩人都想把荔枝轉運的事兒辦成,但是魚承恩潛藏的野心卻讓兩人的關系逐漸轉變,微妙非常;閻必果則爆料她所飾演的藍玉表面上與阿彌塔是上下級關系,私下卻十分親昵,兩人既是職場好搭檔也是職場姐妹花。復雜的人物關系,多重的情感轉變,鉤織出一張錯綜復雜的關系網。
珍藏文物解鎖大唐智慧 驚喜嘉賓送上非遺面塑
本次活動還與西安博物院展開緊密合作,從館內珍藏的永盂、邢窯“翰林”“盈”雙款白釉罐出發,為觀眾解讀千年前的長安煙火氣,揭秘古代的保鮮“黑科技”。據了解,劇中李善德所用的雙層翁隔水、鹽水浸泡法等保鮮技法皆有嚴謹夯實的歷史知識基底,而且唐朝不但有驛站,每個驛站還會配備專用的“小冰層”保證運輸的鮮物品質。《長安的荔枝》把古代人民的科技智慧,蘊藏在每個考究還原的細節,再通過影像呈現,以一顆荔枝為引,千年前的長安智慧再次生動鮮活。
活動尾聲“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驚喜現身,分享觀劇感受,她感謝劇組用心用情還原,讓大家再度見證長安的繁華和煙火氣,并為主創團隊送上一顆不會壞掉的、陜西非遺荔枝主題面塑,還送上自己的祝福,“希望大家未來遇到難題的時候,都能像李善德一樣,克服困難、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文/記者 張靜 圖/主辦方提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