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楊小妹 記者 趙婧
近日,一款名為“撕拉片”的拍照方式在社交平臺刷屏,不少明星藝人紛紛曬出撕拉片照片。復古膠片的獨特色調、略帶顆粒感的畫面質感,加上撕開膠片時的儀式感,讓“撕拉片”成為年輕人的潮流標配。
撕拉片又被稱為即顯相片或一次成像片,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誕生。由于拍攝完成后需手動抽出膠片,再剝離正反面,因此得名“撕拉片”。隨著數碼攝影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撕拉片逐漸被邊緣化,其生產廠家寶麗來和富士分別于2008年和2016年相繼宣布停產。
最近一段時間,在明星效應的帶動下,撕拉片相關話題在小紅書平臺的閱讀量達到7.1億次。“滾雪球”式的流量效應,讓逐漸被歷史遺忘的“老古董”在社交平臺上重新掀起熱潮。
據了解,撕拉片相紙的保質期是兩到三年。由于停產時間較久,目前市面上的相紙均已過期,庫存有限導致相紙價格飆升,成為二手市場的“硬通貨”。
記者在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搜索“撕拉片相紙”,一盒10張的撕拉片相紙價格在1000元-3000元不等,部分品相較好、生產日期較近的相紙價格則高達4000元。
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機,將過期相紙包裝為“限量收藏品”“過期的浪漫”,用“拍一張少一張”等話術炒高市場價格。一些攝影機構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紛紛推出撕拉片拍攝服務。
5月20日,記者來到西安市和平門附近的一家提供撕拉片拍攝服務的攝影工作室,該店拍攝一張拍立得照片的價格為二三十元,而撕拉片的價格卻高達390元。工作人員解釋說,最近網絡熱度攀升導致相紙進價水漲船高,不得不調整價格,從最初的200多元漲到現在的390元。
目前,市場上撕拉片拍攝的價格普遍在300元-400元,部分高端服務價格更高。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趨之若鶩。
“00后”西安市民李莫(化名)和很多追逐潮流文化的年輕人一樣,喜歡在社交網絡分享生活。最近她也拍攝了撕拉片,“很多人覺得花幾百元拍一張照片不值得,我卻不這么認為。這種獨一無二的稀缺性和儀式感是用手機或者數碼相機拍照感受不到的。”
“撕開照片的瞬間其實是有點緊張的,因為很貴嘛,萬一拍毀了就浪費了。”李莫對當時的拍攝經歷記憶猶新,她在社交網站上分享的“拍照攻略”得到不少網友點贊。
撕拉片熱度不減,但動輒幾百元的價格還是讓許多人望而卻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仿撕拉片”的“平替”產品,即用普通數碼照片的拍攝方式,后期處理成撕拉片效果,甚至還可以貼上撕拉片覆膜,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記者咨詢了幾家拍攝“仿撕拉片”的寫真工作室,包括妝造拍攝在內全套價格在百元左右,高性價比服務受到很多年輕人歡迎。
獨立攝影師可隆經營著自己的工作室,偶爾也會收藏一些古董照相機。對于這股“撕拉片”風潮,他認為,除了明星效應,一撕一拉之間帶來的新鮮感和情緒價值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雖然撕拉片的拍攝體驗比較特別,但這種復古的照片風格并非不可替代。如果喜歡不同于數碼相機的膠片質感,可以選擇價格更為合理的拍立得相機或者一次性膠卷相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