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聯系著千家萬戶,是關系居民幸福感的“關鍵小事”,也是夯實基層治理的“民生大事”。去年以來,商洛市商州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城市建設“四個四”部署要求,聚力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硬仗,以開展中心城區居民小區環境整治為抓手,推動城市建設管理由街道向小區延伸。創新推行小區物業服務管理“4+5”模式(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物業服務公司、小區物管會、包抓單位四方協同共治,“黨建聯建、城管執法、公安警務、司法法律、民政社團”五大服務進小區),著力解決“三無”小區等老舊小區物業服務缺失、管理缺位等問題,推進基層治理與物業服務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堅持黨建引領,筑牢小區治理“主心骨”。一是織密組織架構“通經絡”。制定印發《關于在中心城區全面推行“4+5”模式進一步加強居民小區物業服務管理工作方案(試行)》,成立小區黨支部102個,覆蓋小區111個,選派黨建指導員111人,覆蓋小區290個,市區146個包抓單位黨組織包聯小區401個,所有小區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二是完善運行體系“伸觸角”。構建“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選拔威望高、熱心公益、關愛鄰里的黨員擔任黨員中心戶,架起黨群“連心橋”,激活小區治理的“神經末梢”。三是實施考核激勵“活細胞”。推行“年初目標管理+日常考核管理+年終民主評議”考核機制,對作用發揮好、工作成效突出的小區黨支部給予經費保障,黨建活力充分激發,工作質效明顯提升。
突出“四方協同”,夯實共建共治“硬支撐”。一是壓實責任聚合力。壓緊壓實社區居委會、社區物業公司、小區物管會、包抓單位四方責任,推行“大事”政府研究快辦、“小事”四方協商共辦工作機制,確保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二是兜底服務破難題。針對“三無”小區引進物業公司難、收費難等問題,社區物業公司以“微利+公益”模式開展兜底服務,先體驗、后繳費,最大程度讓利于民、為民謀利。三是全域覆蓋提品質。突出“一社區一典型一亮點”,在城關街道4個社區、21個小區先行試點,探索經驗、抓點示范、全域推進。對335個非社會化物業服務小區,通過引入專業化物業管理,成立業委會、物管會等方式,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
推行“五大服務”,實現服務市民“零距離”。一是做實黨建服務“暖心”。落實黨員“雙報到”,堅持“要事共商、資源共享、難事共辦”,定期召開小區黨建聯席會,回應居民關切,協調解決具體問題。二是做細城管服務“連心”。選派城管執法人員532名,常態化進駐小區巡查走訪,及時發現處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違法停車等問題,營造良好居住環境。三是做精警務服務“安心”。選派40名警務人員包聯小區,組建“社區民警+社區干部+物業人員+保安員”的義務巡邏宣防隊,佩戴紅袖章開展巡邏防控,排查化解小區矛盾糾紛,維護小區內部治安穩定。四是做深法律服務“舒心”。選派36名律師包聯小區,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深入社區開展法律培訓和法治宣傳,指導社區調解糾紛。五是做活社團服務“貼心”。將中心城區劃分為8個片區,各片區長帶隊到小區走訪對接,為居民提供家政、養老、托育等服務,組織社會團體開展義診、義務理發、消防演練、文藝演出等活動,托起市民群眾“家門口”的幸福。
建強智慧平臺,激活物業管理“新效能”。一是智慧安防賦能。高標準建成商洛市“四好”城市智慧化管理服務指揮中心,融合智能設備、物聯網及5G智聯技術,通過AI算法深度解析,自動識別特殊事件并及時預警,專人24小時值守,確保問題第一時間解決。組建社區巡邏隊10支,配備GPS定位等智能穿戴設備,實時上報并解決問題隱患。二是便捷服務解憂。組建專兼職水電維修隊,推行“微信小程序或電話熱線接單—派工—任務完成—回訪評價”工作流程,讓居民享受便捷的水電安裝、家電維修、管道疏通等專業服務,切實解決居民生活的后顧之憂。三是線上線下聯動。通過智慧物業微信小程序,整合社區、小區活動室、健身場所及“五大服務”相關信息,通過社區公告、活動報名等模塊,市民在線上即可掌握社區動態、參與各類活動、預約使用各類設施,極大豐富和方便了日常生活。(來源:商州融媒)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