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Q1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數同比變好TOP10
日前,高德地圖發布的《2025年Q1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西安城市交通健康指數同比提升9.75%,同比變化率位列全國第一(海口5.43%、蘭州4.29%、石家莊3.77%等城市位居其后)。
數據印證治堵成效
據了解,《2025年Q1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由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清華大學等權威機構發布,數據基于浮動車數據與智能算法,覆蓋全國360個城市交通運行狀況。
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50個主要城市中有66%實現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下降,西安以8.21%最大降幅領跑,海口6.49%、南京6.18%、武漢5.86%等城市緊隨其后。
據悉,去年以來,西安在住建、資規、城管、公安交管部門協調聯動下,統籌開展城市更新行動,一系列舉措讓交通擁堵狀況持續下降,尤其是道路微改造系統治理工程,通過“手術刀式”精治理,讓城市交通動脈更暢通。
高德大數據分析認為,西安通過優化路網結構、創新交通組織模式,使早晚高峰通行效率顯著提升。西安交通健康指數達55.63%,較去年同期提升近一成,這標志著“城市道路微改造”工程取得階段性突破。
微改造“四兩撥千斤”
加速推進城市更新已成為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西安通過建立“政府抓總主導、交警制定擁堵清單、資規牽頭改造方案、住建具體負責實施”的城市交通治理新機制,全面推進主干道微改造系統治理,其中咸寧路、明光路沿線可變車道、智能信號燈等智慧交通設備的全線大范圍應用和全數字化支撐,讓咸寧路平均擁堵指數降低15%,讓明光路平均通行時間縮短約4-6分鐘。
目前,兩條中軸線、二環路11處“小切口”也已改造完成。電視塔盤道改造后,區域通行效率提升28%,北大街十字等主要路口通過增設右轉渠化島等措施,慢行交通出行品質顯著提升。據了解,在城市道路微改造中,西安公安交警全面開展城市道路交通精細化治理提效提質行動。通過建立“1+1+4+N”情指行一體化機制,利用大數據動態監測162個重點路口交通運行情況,精準感知、精心診療、精細治理取得了較好的緩堵成效。其中,“創新+”治堵工程,在南三環與子午大道十字成功試點“左轉逆置”交通組織模式,讓路口擁堵指數降幅超20%。
依托西安交警路況大數據、信號優化監視平臺應用,西安公安交警融合接入百度城市體檢、高德“評診治”等平臺城市交通運行數據,以“周”為周期,滾動更新治堵清單;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原則,組織12支堵點攻堅小分隊發起治堵“星期攻勢”,采取改善渠化、優化信控、調整勤務等短平快措施,治理各類堵點537處,讓車速平均提升13%。大唐不夜城等重點區域治理保障案例被央視專題報道。
在出行之變中感受幸福生活
“現在過街、轉彎再也不用和機動車爭路了!”騎電動車上下班的市民王女士說。
以邊家村十字、西華門十字為代表的128處慢行友好型路口,因地制宜通過增設左轉非機動車專用交通信號燈、設置“慢行一體化”等候空間等措施,讓非機動車出行更安全、更便捷。
據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副支隊長李宇介紹,“城市道路微改造”工程啟動以來,支隊全警動員走訪全市375所醫院、1527所中小學、幼兒園,積極開展“進建商”“聯訪解”“網上心連心”等活動,面對面聽取、收集群眾關于交通組織、設施設置等相關意見建議300余條。通過組織骨干警力逐一研究優化、答復,群眾滿意率攀升至94.71%。“我們希望每處改造,都力求讓市民感受到出行之變。”李宇說。
面對機動車保有量年均增長8%的壓力,2025年西安計劃完成9條主干路、72條次支路微改造工作,屆時路網通行能力將再次提升。城市道路“地上一張圖、地下一張網”的不斷完善、治堵頂層機制的不斷優化和“寸土必爭 秒秒精確”的治理智慧,將持續支撐西安特大城市轉型發展中交通現代化的創新發展。
記者 張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