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劍南
一把看似不起眼的“修腳刀”,能撬動多大產業?
在秦巴山區腹地的紫陽縣,5.4萬人從事修腳相關行業,占全縣勞動力的36%和外出勞動力的61%;紫陽人在全國各地開辦修腳足浴企業130余家、修腳門店2.4萬家,培育出鄭遠元、創新足、吳氏等一批龍頭企業;修腳藥品、泡腳藥包、修腳刀具、鞋襪工服等上下游產業鏈應運而生,紫陽修腳足浴全產業鏈綜合年產值超308億元。
6月24日,位于紫陽修腳師就業創業示范園的免費修腳體驗基地內,數十名老人躺在按摩床上,一邊泡腳一邊閉目養神,舒適愜意地享受修腳服務。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是紫陽修腳技能培訓班的見習學員。
“這批學員經過學校的理論和實操培訓后,來到示范園見習,在提升修腳技能的同時,也能讓市民游客免費體驗修腳服務。”紫陽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副主任程紫安說,培訓合格的學員將取得由紫陽縣修腳協會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安排就業崗位。
紫陽縣高灘鎮百壩村村民馬宣華格外珍惜這次培訓機會,他憧憬著結業后和妻子在河南開封開一家修腳門店。“看到身邊很多親友都通過修腳致富,我也報名了,10多天的培訓讓我收獲滿滿。”馬宣華說。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紫陽縣發展底子薄、區位不占優,每年有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捕捉到修腳行業的發展潛力和機遇,從2014年開始,當地探索“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培訓模式,利用修腳這一易上手且就業穩定的技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實行包吃包住包就業,免學雜費、教材用品費,補貼交通費的技能幫扶模式,為修腳足浴行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程紫安說,截至目前,紫陽縣累計舉辦修腳師培訓班780期,培訓學員4.5萬余人,就業率超過90%,普通修腳師月平均工資在6500元以上。
同時,紫陽縣通過資金扶持、加強宣傳推介、健全法律服務體系、完善相關技術規范等措施,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培育了一批優質龍頭企業,為紫陽修腳師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平臺。
如今,行走在全國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紫陽人開辦的修腳門店。130余家修腳企業和2.4萬家修腳門店,讓“紫陽修腳師”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2024年,紫陽修腳企業總用工達15萬余人,修腳行業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達35億元。“紫陽修腳師”先后獲評全國知名勞務品牌、全國脫貧地區特色勞務品牌,“紫陽修腳”技能脫貧模式入選全球最佳減貧案例。
然而,紫陽修腳師的雄心不止于此。他們致力于叩開更多海外市場的大門,讓修腳這一傳統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紫陽修腳師已在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柬埔寨等地開設海外門店19家。針對不同國家文化差異和消費習慣,各企業海外門店在硬件設置、服務項目方面作了針對性調整,深受消費者青睞。”程紫安說。
紫陽修腳產業還帶動了三產融合發展。近年來,紫陽縣把修腳足浴作為四大重點產業鏈之一來打造,加大泡腳藥包、修腳刀具、鞋襪工服、按摩器具等10大類配套產品研發生產,發展艾草、花椒等6種修腳中藥材種植,形成“山外開店、山城培訓、山上種藥、山下建廠、山貨代銷”的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在位于高橋鎮板廠村的紫陽縣天和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將烘干的藥材按照比例調配、裝袋,制作成中藥泡腳藥包后發往全國各地的修腳門店。
紫陽縣天和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金銘鋒深耕中醫藥行業,過去公司主要為中藥飲片廠提供原材料。乘著縣上修腳產業發展東風,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開展合作,加強中藥泡腳藥包研發生產,產品附加值翻了幾番,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我們建設了1054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并與290多戶種植戶簽訂訂單種植協議,發展丹參、苦參、獨活等泡腳藥包所用的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形成了從中藥材種植加工到產品研發生產的全產業鏈條。”金銘鋒說,作為紫陽縣秦巴醫藥產業鏈鏈主企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中藥材收購、勞務用工等方式,帶動500余戶農戶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一把“修腳刀”,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紫陽縣全力推動修腳足浴產業園和紫陽修腳師就業創業示范園建設,加快構建具有特色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