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舉行的《陜西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陜西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條例》細化區分了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具體工作職責,并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協作,聯合監督檢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相關數據共享互通,形成管理合力。
源頭減量是生活垃圾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條例》明確縣級以上相關部門和單位建立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機制,生產者、銷售者執行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的規定,要求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節約使用和重復利用辦公用品,推行無紙化辦公,減少使用一次性辦公用品等,從根本上減少廢棄物產生,降低處理成本。
電子商務、寄遞、外賣等行業經營者,應當優先使用電子運單和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箱(袋)等包裝產品,主動回收利用包裝物。旅游、住宿等行業的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推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
《條例》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生活垃圾。
《條例》明確,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主體和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
生活垃圾運輸單位違反有關規定,將生活垃圾混合運輸的,由縣級以上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條例》細化規定收運、處理單位的要求,明確區分生活垃圾類別運輸和處理。”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雅麗表示,加強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要求政府及部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鼓勵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創新回收模式,加強生活垃圾焚燒利用處理能力建設,逐步減少以衛生填埋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同時,對生活垃圾處理單位采取防臭、防塵等污染防控措施也作出了具體規定。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胡漢利表示,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小區1.43萬個,覆蓋率達97.9%。已建成運行垃圾焚燒處理設施25座,日處理能力2.31萬噸;填埋場50座,日處理能力0.65萬噸。全省日均產生生活垃圾2.67萬噸,現有處置能力基本滿足需求。已建成運行大件垃圾拆分中心45座,可回收物分揀中心53個,配置四分類運輸車3868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9%以上。
(記者 趙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