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門跟前的玉米地里修林麝圈,但現在不讓蓋。我尋思著,和村里搞好關系,不讓他們舉報,偷偷修起來,他們不知道,到最后不就行了嗎?……”
“你還能悄悄建起來?現在國家都用衛星在天上看著,地上建什么人家都能看見,非常清楚。估計還沒等你蓋起來,上面就下發圖斑整改了,到最后不光浪費建圈的錢,嚴重的還得再處罰你,得不償失啊……”
這是在坪坎鎮銀母寺村召開的農民學習會上,群眾相互之間談論著。像這樣的場景,在坪坎鎮每月召開的農民學習會上群眾都會你一言我一語,相互討論著。
今年以來,坪坎鎮對農民學習會進行優化,從開會地點、會議內容、宣講方式進行完善,通過誰來講、講什么、在哪講、怎么講的形式,改變傳統的農民學習會方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學習會的實踐內涵,為進一步辦好農民學習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原來召開農民學習會,咱們的宣講員都是照著書本、文件讀,干巴巴的,我們也聽不懂,現在好了,用一些小故事給我們講大道理,都能聽懂,也都愛聽……”
“原來的農民學習會時間太死板,來去都在村委會,我們也沒時間參加,現在好了,村上結合農事節氣和天氣狀況,雨天在村委會講,晴天在院子里講,閑的時候白天講,忙的時候晚上講,剛好也不影響我們干農活,不耽擱事情……”村民王大爺和李大娘高興地說著。(楊立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