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隴原大地,生機盎然。走進隴縣溫水鎮火燒寨村的烤煙育苗大棚,自動化噴淋系統正均勻灑下甘露,670畝煙田的“金苗子”在溫控大棚里舒展新葉。作為全鎮烤煙產業核心區,這個曾以傳統種植為主的村落,正以黨建為引擎,將小小煙葉打造成串聯生產、服務、增收的“黃金鏈條”。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2萬元,較2020年增長73%,帶動120戶農戶戶均年增收9000元,繪就出“一片煙葉富一方”的鄉村振興實景畫。
科技賦能生產鏈
從“靠天育苗”到“智能造血”。在村集體6座現代化育苗大棚內,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數據,生物質顆粒燃燒機為烤爐提供清潔能源?;馃妩h支部書記朱伯平介紹,村里推行“訂單式育苗定向直供”模式,每年培育云煙87、K326等優質品種超120萬株,不僅保障本村煙田用苗,還輻射周邊3個村530畝煙田,僅育苗環節就為集體增收8萬元。
更亮眼的突破在于烘烤環節。25座標準化烤爐搭配智能溫控系統,讓煙葉合格率提升15%,每斤收購價提高0.8元。種植大戶王大叔算了筆細賬:“過去自家烤煙一天守到晚,現在合作社統一烘烤,每畝多賺1200元,20畝地就多收2.4萬元!”這套“育苗+烘烤”的全鏈條科技賦能體系,讓傳統煙葉搖身變為“黃金葉”。
基建搭起服務鏈
從“零散低效”到“系統賦能”。煙田機耕道上,滿載有機肥的拖拉機往來穿梭。村黨支部將12萬元烤煙返還稅金全額投入基建,同時,3公里產業路、5臺灌溉水泵、2座500立方米蓄水池相繼落成,徹底解決了“運煙難、澆水難”的問題。黨員技術服務隊每月開展2次“田間課堂”,從移栽密度到病蟲害防治提供“保姆式”指導,帶動全村煙葉畝產穩定在320斤,較其他村落高出30%。
村合作社還盤活4臺微耕機、2臺拖拉機,推出“耕、種、管、收”全流程服務。去年為13戶種植大戶提供300余畝深耕服務,創收5萬元。返鄉青年張某感慨道:“合作社把土地整成連片田,我承包100畝煙田,從翻地到烘烤都有技術支撐,今年打算再擴種50畝!”
創新拓寬增收鏈
從“一季單收”到“四季生金”。“烤煙5月移栽,大棚不能閑置!”村黨支部探索“烤煙+蔬菜”輪作模式,6座大棚錯季種植菠菜、蘿卜等速生蔬菜,去年產量3萬斤,增收2萬元。村民李大姐在大棚務工,既拿每天80元工錢,又學種植技術,年底還能拿土地流轉分紅。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種植了西瓜、南瓜、小金瓜等時令果蔬。
在土地整合上,村集體將300畝零散地塊整合為“產業方田”,以每畝200元租金發包給種植大戶,不僅讓“沉睡土地”年增6萬元收入,更吸引5名返鄉青年創業。如今的火燒寨村,已形成“育苗——種植——烘烤——服務”全產業鏈,村口公示欄的新規劃格外醒目:籌建煙葉分揀車間、開發“煙田觀光+農事體驗”項目、探索煙稈生物質燃料加工。
從“單打獨斗”到“三鏈聚合”,火燒寨村用實踐證明,當黨建紅引領產業綠,一片葉子也能撐起鄉村振興的金色夢想。(張潔茹 歐樂)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