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齊珂雨
6月26日,鎮坪縣司法局曾家司法所所長譚兆平整理完一起調解案件的卷宗后,立馬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不久前,曾家鎮桃花村兩戶村民因相鄰土地界線產生糾紛,雙方點名要他調解。在譚兆平的耐心調解下,矛盾順利化解,兩家人握手言和。這樣的事例,在鎮坪縣“無憂調解超市”里并不少見。
“現在平均5天就能調解一起矛盾糾紛,案件處理快速高效,群眾也十分滿意。”譚兆平告訴記者,在2017年以前,基層調解工作就像打游擊——哪里有矛盾就往哪里跑,調解員疲于奔命,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那時候,群眾對調解工作的信任度不高,許多小矛盾拖成了大問題,甚至演變成信訪案件。
2017年,鎮坪縣在曾家鎮宏偉村試點建立第一個“無憂調解室”,選派了幾名調解員,不到一個月就解決了困擾重點項目推進的十幾起糾紛,讓村民看到了調解工作的實效。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固定的調解員模式讓群眾擔心“人情調解”,而專業性較強的糾紛,如土地權屬、勞務合同等,又需要更對口的調解力量。
2020年,鎮坪縣將“調解室”升級為“調解超市”,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點單”選擇調解員和調解方式。于是,譚兆平正式成為一名專職調解員,工作從“大包大攬”向“精準服務”轉變。
在一起勞務經濟糾紛調解案中,調解雙方因工資、墊付資金及設備折價等產生爭議。雙方各執一詞,調解一時陷入僵局。作為調解員,譚兆平首先安撫雙方情緒,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讓雙方充分表達意見,逐步緩和對立情緒。隨后,譚兆平從事實和法律角度入手,仔細梳理雙方的經濟往來,多次組織雙方協商,引導雙方理性分析問題。經過多次調解,雙方終于達成一致。
“以前遇到糾紛,要么找村干部,要么鬧到法院,費時費力。現在有了‘調解超市’,我們可以選懂法律、懂政策的調解員,或者是熟悉村里情況的老前輩來幫忙,心里踏實多了。”宏偉村一名村民告訴記者,他與鄰居的土地糾紛就是在“無憂調解超市”順利解決的,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一周時間。
譚兆平是鎮坪縣專業化調解隊伍中的一員。在曾家鎮“無憂調解超市”,墻上公示著調解員信息,調解員照片、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一應俱全。“其中,有擅長處理土地糾紛的退休干部,有精通勞務合同的律師志愿者,還有深諳民風民俗的鄉賢長者……”鎮坪縣司法局局長龍英介紹,鎮坪縣推行“線上云調解+線下一站式”雙渠道服務,線上開發“無憂調解”小程序,群眾可以點名選擇信任的調解員,讓每一件矛盾糾紛都能找到最合適的“解鈴人”。
如今,鎮坪縣已建成7個鎮級“無憂調解超市”和65個村級“無憂調解室”,整合公檢法司資源及行政、司法、道德三方力量485人,組建專業化調解隊伍,推動資源效能最大化;創新調解聯動機制,與法院共建“綠色通道”,推行訴訟費減免、網上立案等措施,實現萬人成訴率同比下降10.85%。數據顯示,“無憂調解超市”建立以來,鎮坪縣累計排查矛盾糾紛1685件,群眾點名調解1541件,調處率達99.7%,群眾滿意率在99%以上。
為進一步釋放基層治理效能,近年來,鎮坪縣推動“綜治中心+超市”一體化建設,把“無憂調解超市”嵌入綜治中心,實行“常駐+派駐+輪駐”調度機制,建立“訴調對接”等多方聯動體系,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調解服務。
“我們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打造矛盾糾紛多元調處‘終點站’,真正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努力讓群眾在既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環境中樂享美好生活。”鎮坪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杜安樹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