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7月2日,由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主辦的陜西作家巴隴鋒長篇小說《絲路尋祖》作品分享會在西安召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韓魯華,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鐘法權,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院長王新平,詩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師李明,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教授高寶萍等相關人員參加。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張輝主持會議。
王新平在致辭中說,希望通過這次作品分享會,進一步促進優秀文學作品的傳播,加速學院相關人才的培養。人文與外國語學院依托學校能源礦業特色,瞄準“雙碳”目標和國家的能源戰略安全進行學科建設,其中一個研究重點即與吉爾吉斯斯坦相關,這與《絲路尋祖》中所反應和描寫的內容不謀而合。
發言環節,陜西作家巴隴鋒回憶了十幾年來“絲路長篇三部曲”的構思、創作、出版及影響的點滴。第一部《絲路情緣》為中國絲路題材長篇小說的先聲之作,2016年出版,第二部《絲路尋祖》2024年8月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第三部《絲路商緣》反映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的故事。巴隴鋒因此被《西安日報》譽為“絲路歌者”。
在研討環節,韓魯華說,《絲路尋祖》是一部絲路主題創作,以吉爾吉斯斯坦姑娘索娃娜東行尋根為主線,交織愛情與新生,展現絲綢之路的現代風貌。西安的古韻今風、絲路的歷史回響,都在見證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葉振連脈”的深情互動、雙向奔赴。作者將宏大主題與日常生活以及人物內心的細膩情感緊密結合,拓展了絲路意涵,豐富了絲路藝術形象,作品思想內涵豐厚,并充滿了詩意化,引人入勝。
鐘法權說,《絲路尋祖》是一部新時代的傳“情”之書,作品找到了“言說”的最佳切入點,以第三視角盡顯今日西安之繁華,在現實與過去的碰撞中、在變與不變的交融中展現了“一帶一路”的輝煌成就。小說自然融入尋祖、西安全運會、5G、糧食安全、長安號歐亞班列、非遺、環保等熱點元素,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足以為時代留影。
王新平認為,作品以接近年輕人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模式,把時代要素融入絲路故事,成為謳歌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新時代中國蓬勃發展生動現實的一部力作。整本書以“愛”為主線,將親人之愛、祖國之愛貫穿始末,筆下文字力透紙背,文中故事感人至深;作品擷取西安本土文化符號,用細膩文字勾勒出中亞與中國跨越時空的血脈聯系,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久違的文字力量。
李明說,《絲路尋祖》以吉爾吉斯斯坦陜西村女孩作為主角,愛情故事、回鄉故事具有典型性、生活化的特點。作品語言鮮活、細膩、接地氣,使得小說有血有肉、真實可信。
張輝說,巴隴鋒立足當下,將對“一帶一路”的觀察思考與創作實踐巧妙結合,其敏銳把握時代脈搏、深入生活現場的創作姿態及其所產生的成果,奏響了時代最強音,巴隴鋒“絲路長篇三部曲”值得關注、研究和闡釋。
在朗誦環節,學生代表王一帆對《絲路尋祖》第一章《百年尋根夢》中索娃娜踏入陜西地面的激動心情和豐富內心的片段,魏煜梅對小說描寫曲江池、陜南九寨溝、黃河壺口瀑布的片段,馬依晗璋對第四章《我是仙丫頭》中描寫女主角見到西安城墻的深切感受的片段,分別進行了精彩的朗誦表演。
分享環節,大家就《絲路尋祖》讀書心得與巴隴鋒進行面對面交流。大家認為,《絲路尋祖》讓人內心寧靜,并感受到“做中國人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現場氣氛熱烈,活動被推向高潮。
據了解,巴隴鋒《絲路尋祖》將作為西安科技大學中亞行的“伴手禮”,回到女主角索娃娜的出生地吉爾吉斯斯坦。(楊世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