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一列滿載3715噸電煤的83011次貨物列車緩緩駛入蕭家村站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專用線。隨后,這些煤炭將在發電廠轉化為電能點亮萬家燈火。這也標志著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西安鐵路局)今年以來電煤發送量超1億噸大關,為助力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運能保障。
西安鐵路局2025年電煤發送量超1億噸 受訪單位供圖
高溫保供“加速度”:多維度暢通電煤運輸通道
近期,全國多地持續高溫,電煤需求大幅攀升。西安鐵路局管內17家電廠自7月13日起已實現發電機組全開,日耗煤量從5月的5.8萬噸增至7月的10.4萬噸,庫存煤炭量急劇下降。對此,西安鐵路局迅速行動,統籌資源優化電煤運輸方案,重點保障陜北煤炭裝車點高效運轉,同時加強與電廠的動態溝通,實時掌握供煤、庫存及耗煤情況,確保“有請必裝、快速掛運”。
為提升運輸組織效率,西安鐵路局推出“五優先”保障措施——優先批車、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放行、優先卸車,加快電煤周轉速度。此外,充分發揮新豐鎮、安康東、寶雞東三大編組站的協同作用,優化樞紐地區車流調度,提升電煤列車編解效率。
“公轉鐵”發力:降本增效惠及企業與區域發展
今年以來,西安鐵路局積極推動“公轉鐵”,推出12項增運措施,開展“總對總”營銷,與多家省內龍頭企業簽訂物流總包項目,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超億元。
以蕭家村站為例,其周邊的大唐陜西發電有限公司渭河熱電廠、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兩家電廠,2024年鐵路電煤發運量占比為70%。為進一步提升效率,咸陽營業部蕭家村營業室主動對接電廠,動態掌握庫存、耗煤及設備情況,對兩個電廠到達電煤錯峰接入,預留出車空線,提高周轉效率。
電煤運輸高峰期間,蕭家村站開辟“綠色通道”,通過優先配空、裝車、掛運的“三優先”機制,確保列車快進快出。據了解,2025年,渭河熱電廠已實現電煤全部“公轉鐵”,預計年到達量130萬噸;渭河發電有限公司鐵路發運占比提升至85%,預計年到達量240萬噸。兩家電廠的庫存分別從2月的2.8萬噸、2萬噸,提升至6月底的9.6萬噸、16萬噸,為西安、咸陽兩地夏季用電提供了穩定支撐。
綠色運輸升級:科技賦能守護生態環境
在電煤運輸量提升的同時,西安鐵路局同步推進綠色運輸升級。
7月26日,在靖邊營業部管內華泰鐵路專用線上,裝車員輕推操縱桿,烏黑的煤炭頃刻落入73626次列車車廂。隨著列車勻速前移,出煤、平頂、抑塵等多項工序一氣呵成,裝滿一節車廂僅用58秒,不到2個小時,就完成了煤炭的裝載和發車。
在華泰鐵路專用線上,兩座藍白色的全封閉式儲煤棚并肩佇立,源源不斷的煤炭通過自動化輸送帶自儲煤倉送至緩沖倉暫存,再經由密閉管道精準注入定量倉等待裝煤,全程封閉式流轉,實現“儲煤運煤不見煤”的綠色裝車模式。
“實現全程綠色運輸,抓好煤炭抑塵作業同樣是重要一環。”西安鐵路局物流中心安全質量部部長李峰介紹,為推動煤炭抑塵提質舉措落實落地,鐵路部門聚焦全局138個煤炭裝車站點,加大科技投入和整治力度,構建能源運輸的生態屏障。通過智能識別、精準計量實現煤炭均衡鋪裝,再噴灑抑塵劑在煤面形成10毫米厚的固化保護膜,為煤炭加裝“防塵網”,有效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
數智化護航:精準調度保障運輸全鏈條順暢
近期,隨著迎峰度夏電煤運輸進入高峰,包西線、太中線車流如織。在延安車務段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緊盯管內裝卸車、發送量等主要指標,確保煤炭從裝車到運輸全流程可控。
西安鐵路局在各運輸站段創建指揮中心管控平臺,以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精準建立線路車站分布圖,整合379個車站的客貨運信息,打破數據“壁壘”。“一旦指標亮紅,工作人員就迅速到現場,排查堵點、制定對策,確保裝、卸、運無縫銜接。”延安車務段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主任盧敏光介紹。
為給煤炭裝車提供充足的空車,西安鐵路局通過“以卸促空”機制,依托作業全景實時反饋強化站場聯動與數智化調度,實現遠程監控與現場盯控無縫銜接。
在物流中心調度大廳的數智管控大屏上,生產預警、任務進度、貨源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可及時捕捉并解決需求缺口、裝卸積壓等問題。此外,通過視覺大模型遠程監控車輛檢修設備,系統能自動識別故障并提示處置,既提升效率又保障安全,為電煤運輸裝上“智慧大腦”。
記者 梁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