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陜西科控集團“十載筑基 再赴征程”征文集發布交流會在秦創原·科控浐灞創新園舉行,陜西科控集團下屬陜西科控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品牌部門負責人蹤衛華征文稿件《從星火到燈塔 我與陜西科控集團相知的這些年》文章入選。文章回顧了陜西科控集團十年發展歷程,從國企員工個人視角展示了個體與組織、集體與家國互相成就的真實感受。
蹤衛華,1988年10月出生于陜西蒲城縣,2013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長安作協會員。蹤衛華出生在農民家庭,在貧苦中艱苦奮斗和農村生活的磨礪,造就了他心懷利他助人為樂的品行特質。
據了解,蹤衛華熱愛讀書寫作,并以文學寫作之特長逐步改變了個人和家庭命運。高中時期,他榮獲《中國青年報》全國征文優秀文筆一等獎,獲得陜西廣播電視臺《金色年華》欄目征文一等獎。多年以來,他先后完成了超過10萬字的散文、詩歌和小說等各類文學作品,相繼發表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青年報》《陜西日報》和《西安日報》等報紙刊物上,以奮斗之筆感恩之心記錄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
大學畢業之后,蹤衛華入職到陜西新聞媒體工作,先后從事過編輯和記者等職務。在此期間,他主動扛起行業責任,繼續發揮艱苦奮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深入基層群眾服務百姓生活,多次參與陜西省“十三五”系列主題宣傳、“一帶一路”主題宣傳、“陜藏情 阿里行”主題采訪等重點宣傳活動,撰寫了多篇反映陜西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的主題稿件,相關內容廣獲轉載和好評。蹤衛華同時還心系社會公益和民生冷暖,通過發揮媒體力量,累計為兩名身患疾病的陜西女孩募捐近8萬元,為彬縣四胞胎家庭尋求社會救助,對接聯系中建八局和海爾集團等愛心企業為建筑工人和環衛工群體捐資捐物等。在民計民生方面,蹤衛華以大愛之筆,努力為貧苦山區農民飲水問題而奔走呼號,最終徹底解決了當地十多年沒有自來水的難題。他還多次幫助打工群體維權,為社會底層人士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2016年,蹤衛華進入到陜西科技創投行業工作,有機會將個人自立自強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投入到全新的事業陣營中去。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科創星期間,他積極參與到“西光模式”和“硬科技”的宣傳工作中,為推動陜西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和硬科技理念在全國的傳播,貢獻了應有的力量。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敢下十年功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的硬科技創業精神,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與此同時,蹤衛華始終保持對文字創作的熱愛,他撰寫的多篇社會經濟觀察類文章,在陜西本地媒體上發表,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極大關注,為推動西安科技創新和重點產業培育等,起到了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此外,蹤衛華積極發揮個人行業經驗能力,全心全意為科技型創業企業提供專業品牌咨詢服務,他堅持長期主義理念,助力多家科技型企業在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上取得良好效果。
在個人自強不息學習成長的同時,蹤衛華還充分利用新時期自媒體的傳播渠道和力量,發掘并成就更多具有自強精神和創業精神的群體。他在個人微信公眾號策劃的#100個西安人故事#欄目,重點聚焦陜西本地具有典型代表的創業群體和科技工作者,目前已為50余名創業者和奮斗者提供了免費采訪宣傳和傳播服務,累計閱讀量和播放量超過10萬次,有效助力了陜西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和科技創業者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真正踐行了“服務大我成就小我”的使命和定位。
談及個人奮斗成長和心懷家國回報社會的經歷,蹤衛華表示,他始終牢記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并自覺將感恩社會和回報社會作為個人使命價值觀。未來,他將繼續秉持自強不息和助人為樂的精神特質,為助力陜西社會發展進步和公益事業發展,貢獻更多個體力量。(來源: 陜西科控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