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席晨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寶貴財富,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和育人價值。陜西是一片紅色沃土,紅色資源富集、歷史底蘊深厚。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對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至關重要。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陜西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意見》,讓三秦兒女深受鼓舞、倍增干勁。大家紛紛表示,要堅持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深入挖掘闡釋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
《意見》提出,推進革命文物系統性保護,積極探索富有陜西特色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路徑。近年來,陜西深入實施陜甘、陜甘寧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深化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發揮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作用,不斷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
參加完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后回到延安,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延安市文物局局長馬東坡第一時間向同事傳達了全會精神。
馬東坡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堅持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著重加強寶塔山等重點文保單位安全保護,守牢文物安全底線;加強管理,嚴格新建改擴建紀念設施審批及舊址維修報批程序;打造精品展陳,持續建設中國革命博物館城;挖掘文物及文化遺產多重價值,結合現實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延安的故事;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在新起點上為建設文化強省作出應有貢獻。
《意見》提出,做好革命文獻檔案史料和口述資料的調查征集、整理研究、價值挖掘。
省檔案局(館)建立了全省革命歷史檔案專題目錄及數據庫。今年以來,聚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要節點,省檔案局(館)編發《從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看勞模精神的形成》等,舉辦“歷史轉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民族抗戰”檔案專題展,拍攝《光影·檔案——共產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各級工會》等宣傳視頻,持續推進紅色檔案收集保管和開發利用工作。
參加此次全會的省委副秘書長、省檔案局局長高新民表示:“《意見》對推進全省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持續跟進陜甘、陜甘寧邊區等保護工作進展,配合挖掘留存革命遺址所承載的歷史事實,做好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采集、存儲和傳播等工作。”
黨史工作承擔著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的任務,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參加此次全會的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劉小平十分關注《意見》中關于“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研究”的有關內容。
劉小平表示,省委黨史研究室將帶頭抓好《意見》學習貫徹,推動全省黨史系統緊緊圍繞“培根鑄魂”這一根本,加大“四史”編研工作力度,推出更多填補空白和拓展范圍的征編成果;深化紅色文化重大研究,推出更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和資政成果;拓展黨史宣傳教育陣地,推出更多適應新時代受眾多元需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紅色文化育人成果,切實發揮好“以史鑒今、資政育人”職能作用,努力為文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意見》提出,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任偉對此深有感觸。任偉表示,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創造力,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陜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教育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拓展實踐平臺,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的育人教材,引導青年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遠大理想。
《意見》提出,完善黨史重要紀念地相關場館改陳布展機制,突出思想內涵,打造高質量精品展陳。
今年,渭華起義紀念館經提升改造后全新亮相。紀念館從內容充實、形式創新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生動課堂。
渭華起義紀念地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曹寧表示,將緊扣全會精神,立足工作實際,堅持保護第一原則,持續推動渭華起義舊址改陳布展項目有序開展,更好發揮革命舊址作用;要優化講解隊伍結構,加強業務訓練,提升綜合素養,推動紅色文化傳播提質增效;要拓寬共建渠道,積極與學校開展共建共育活動,研發主題課程,推動革命文化與“大思政課”有機銜接、深度融合。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