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陜西省委宣傳部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調研員湯彥宜,介紹新時代陜西紅色資源發揮作用情況。華商報記者從發布會獲悉,陜西現存革命遺址2000多處,是紅色資源大省,擁有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7年以來,陜西對全省革命遺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普查。目前,全省118個市、縣(區)共有2025處革命遺址,能夠確切證明屬于原址、有保護利用條件的革命遺址有1959處。以此為基礎,對全省范圍內50家以革命遺址為依托的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實行動態管理,正式建立起以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為連接點的全省紅色教育網絡。同時,還不斷加大對陜西革命事件和黨史人物的研究力度,花大力氣講好陜西紅色故事。近年來,始終牢記自己紅色家譜續寫者、紅色基因傳播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創新工作的思路和方式,努力推動紅色宣傳“飛入尋常百姓家。”
嘗試將黨史知識與課堂教育相結合,在中小學校園開展紅色宣傳。如西安在全國首創校園黨史輔導員制度,先后在全市13個區縣420多所中小學校設立黨史輔導員512名,實現了校園黨史輔導員全覆蓋,為加強青少年教育、培育紅色傳人作出了積極貢獻。
嘗試將黨史知識與新興媒體相結合,在網絡世界開展紅色宣傳。如榆林建成全省首家虛擬革命紀念館——榆林3D革命紀念館,運用現代3D技術,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再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榆林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任惠林說:“我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陜西的紅色文化,進一步發揮好紅色資源的價值作用,為助力我省追趕超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華商報記者 任婷 實習生 燕碩成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