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擔使命 薪火相傳譜新篇
——寶雞市關工委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況綜述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半年,寶雞市關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省關工委的指導下,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護育新人成長的使命,充分發揮基層關工委組織和廣大“五老”的作用優勢,實干擔當、創新作為,為當地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一、以學習宣傳為先導,著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是堅持先學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寶雞市關工委先后3次召開駐會領導和機關全體工作人員會議,更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理解把握中、省領導同志對關工委工作的重要批示和中、省紀念關工委成立30周年表彰會議精神,對標查擺存在的主要問題,梳理工作頭緒,明確新年度工作重點。
二是主動匯報請示,爭取領導支持。依據中、省關工委會議精神,市關工委形成書面材料,分別轉呈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提出指導意見,及時印發《寶雞市關工委2021年工作要點》,對全年工作做出系統安排,使基層有章可循。
三是召開工作會議,凝聚工作合力。4月初組織召開市關工委全體會議,學習傳達中、省關工委成立30周年紀念表彰大會精神,報告市關工委去年工作,部署今年重點任務。邀請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賈珉亮出席會議、講話,提振工作信心。
二、以調研督導為抓手,著力推進年度重點工作活動
一是開展工作調研,幫助破解難題。市關工委工作會議后,由主要領導帶隊,班子成員集體出動,分赴千陽、金臺、陳倉、鳳翔、太白和鳳縣等地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弘揚好家風好家教等方面內容展開密集調研,座談分析基層關工委建設發展不平衡等實際問題,分類指導挖掘加強基層關工委建設的成功經驗,探討解決山區縣“五老”力量薄弱情況下如何發揮基層關工委組織功能等熱點問題。
二是推廣經驗做法,撬動基層激情。渭濱區關工委對常態化推薦、招募“五老”、志愿者作出制度化安排,形成有效機制,進一步壯大發展關心下一代工作力量;鳳翔區關工委“以獎代補”,在鎮、街關工委和成員單位中推行量化考核,按考核結果一等獎7000元、二等獎5000元、三等獎3000元的標準補貼工作活動經費,激發基層關工委活力;陳倉區關工委堅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以黨的建設為統領,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實干,基層社區關工委規范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這些可復制推廣、值得交流互鑒的經驗做法,經市關工委轉發,很快成為基層深入推進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創新載體。
三是加強宣傳研究,引領關工實踐。市關工委組織發起大討論,在發現、挖掘和樹立關工先進、宣傳“五老”事跡、推動形成良好輿論方面形成共識,鼓舞和激發了廣大“五老”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實踐的熱情。陳倉區關工委主任李生銀、金臺區關工委主任王寶莉、岐山縣關工委主任劉謙、眉縣關工委副主任鄭繼倉、鳳翔區關工委辦公室副主任王維仲和市關工委“五老”研究員劉建欣、黨志遠等,一大批老領導、老同志帶頭學黨史、悟思想,搞宣講、抓調研,圍繞關心下一代重點課題撰寫理論研究文章,在媒體力量的推動下,帶動更多“五老”引領助推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良好開局。
三、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引擎,著力營造慶祝建黨百年濃厚氛圍
一是組織參觀見學。寶雞市關工委認真落實市委分管領導有關工作要求,集中三天時間安排機關黨員干部專題學習黨史,互講黨史故事、交流心得體會;率先開展“進基層、學黨史,重走抗日工業遺址”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駐會領導和辦公室機關工作人員參觀千陽縣脫貧攻堅模范村——寶豐村和金臺區長樂塬抗戰遺址,實地研學黨史,堅定初心使命。眉縣、金臺、鳳縣和岐山等縣區關工委,也結合各自實際,就近安排老同志和青少年學生赴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和村史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參加黨史專題教育實踐活動。
二是舉辦宣教活動。全市各級關工委按照市委和當地黨委的統一安排,加強對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組織領導,推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鳳翔區關工委推進紅色故事進校園、進課堂活動,激勵、引領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金臺區關工委以社區為單位普遍舉辦了形式多樣的“講黨史故事,做強國少年”演講比賽;陳倉區關工委組織“五老”宣講團隊,從4月22日起,深入農村和社區開展黨史宣講活動,擬定年內開展宣講活動58場次;渭濱區關工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5個方面17項工作具體要求,深入中小學巡回宣講黨史8場次,教育青少年2700余人;眉縣關工委聯合縣教體局,成立60多人的“五老”宣講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活動112場次,近20000名師生受到教育。
三是深化讀書品牌。堅持以“立德樹人·讀書”品牌教育活動為載體,踴躍推進“書香之城”建設。把立德樹人教育納入學校道德教育實踐課程,融入團日、主題班會、班隊會;組織劉志軒、侯省彥、李俊英等“五老”編寫黨史小故事,豐富、充實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讀本內容;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以書籍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引導學生通過讀、觀、寫、畫、講的方式融入黨史學習,點燃紅色初心。
眉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賈欣榮老人(農民)義務開展紅色基因教育
四是夯實主題教育。結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發揮網絡傳媒和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作用,廣泛開展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和線下實踐體驗活動。配合市級有關部門評選、表彰了24名“新時代好少年”;推動“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擴大了宣傳效果,拓展了教育面;聯合舉辦“童詩心語歌百年——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青少年‘百佳’詩歌征集活動”,征集選送了一批優秀童詩作品。6月20日,省關工委舉辦“在燦爛的陽光下”全省青少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寶雞市關工委榮獲全省“‘童詩心語歌百年’優秀組織單位”獎。
四、以推進“好家風,我行動”為重點,著力探索家教家風教育新模式
寶雞市關工委持續打造 “弘揚好家教好家風”關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依據寶關字〔2020〕10號文件統籌推進全市中小學“好家風·我行動”主題活動第二階段工作。適時聯系市教育局、市婦聯等主辦單位座談、通報主題活動開展情況和工作進度,組織發起網絡征文,協調推進主題展演節目排練和主題宣講進社區、進學校活動。同步納入青少年文學創作大賽,開啟“好家風·我行動”主題校園征文活動,征集各類作品1700多篇,擇優推薦參加全省總評40篇。
縣區關工委著力打造家風家教精品,探索參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拓寬基層關工委參與社會化關愛教育新途徑,金臺區關工委擇機舉行《溫馨的港灣——金臺區好家風示范戶風采錄》首發式,總結推廣經驗;眉縣關工委在表彰“弘揚好家風示范鎮”的同時,專題研究創新措施;岐山縣關工委在研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的基礎上,推動成立機構成員涉及20多個部門單位的“岐山縣關工委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初步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為滿足家庭教育多元化需求和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做出新貢獻。
五、以服務青少年為“主業”,著力拓展“一五十百”五老關愛工程
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寶雞市各級關工委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采取務實管用措施,鞏固拓展“一五十百”五老關愛行動成果,扎實推進“我為青少年辦實事”活動,在振興鄉村經濟和幫扶青少年弱勢群體方面精準發力、有所作為。
鳳縣關工委多年堅持科技幫扶,組織“五老”宣傳分隊和農技專家深入農村開展各類技術培訓,深受群眾歡迎。
陳倉區千渭街道道南社區關工委多年堅持以“1元捐”“微心愿”活動為載體,通過吸納熱心人士進社區微信群、“1元基金愛心群”等微信平臺,幫助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用“一元錢”的力量聚沙成塔、點燃希望,結出豐碩成果。先后開展各類幫扶活動35次,幫扶因貧因災致貧家庭80余個,幫助423名留守兒童實現微心愿。
岐山縣關工委攜手市民營企業協會關工委和縣級有關部門走進岐山縣特殊教育學校扶殘助學、傳承大愛,寶雞華強鋼構工程有限公司、百年美陽、同輝體育等企業老總、單位負責人、愛心人士為該校捐贈錢物價值 20萬元。“六一”前夕,全市各縣區、系統關工委都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扶貧助教活動,切實把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傳遞給留守兒童和困境青少年。
六、以“八五”普法為契機,著力推動普法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寶雞市各級關工委組織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同宣傳“兩法一典”結合起來,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學習宣傳活動方案,充分發揮法治大講堂和普法宣講團作用,通過舉辦專題學習會、報告會、研討會等形式,深入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等開展宣講和解讀,推動法治宣傳向面上拓展、向基層延伸、向青少年貼近。太白縣開展的幼兒園“防拐騙”安全演練、扶風縣開展的校園防震減災(停電)應急訓練、岐山縣開展的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注重讓孩子們在情景式互動和實地體驗中學習法律知識,普法成效顯著。
七、以創建“五好關工委”為目標,著力加強基層關工委自身建設
寶雞市關工委按照“黨建 帶關建”的總體工作要求,堅持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思路,加強科學謀劃、分類指導,持續推進薄弱地區和行業的關工委建設,促使基層關工委不斷夯實組織基礎、增強基層活力、提高執行能力。
金臺區中山東路街辦為7個社區關工委配齊了由“五老”擔任的專職副主任,并安排培訓,收到良好效果;
眉縣成立縣民營企業關工委,并舉行揭牌儀式,為企業家關愛青少年搭建起廣闊平臺;
鳳翔區關工委推動全區鎮街、學校全部建立關工委,并為區教體局和12個鎮、27所學校關工委,統一制作了標志牌,使各級關工委辦公場所更加規范有序;
岐山縣關工委在摸底排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社區關工委組織機構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對原來以鎮、村、組黨組織為依托建立起來的關工委組織體系作出新的布局調整,煥發了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的生機活力。(作者:寶雞市關工委 王勇會)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