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下一代 奉獻光和熱
作者:王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關工委
我2004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離退休職工黨委書記崗位上工作,擔任學校關工委副主任,帶領“五老”關心教育青少年。由于對青年學子有深厚的情感,我2009年退居二線后,婉言謝絕外單位的高薪聘請,仍從事自己熱愛的關工事業。
被返聘在學校關工委辦公室工作,我盡職盡責,發揮自己人緣好的優勢,積極動員和組織老同志開展下一代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了上級部門多次表彰。
2010年,我校關工委被陜西省關工委和陜西省文明辦授予“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2年至2020年,我連續五次被學校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19年被楊凌示范區慈善協會評為“慈善志愿服務先進個人”, 2018-2020年被學校離退休職工黨委和離退休工作處分別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五好黨員標兵”、“正能量奉獻有為之星”。
2020-2021年,我組織大學生開展“讀懂中國”活動,有兩篇征文作品獲教育部關工委最佳獎,三篇征文作品獲優秀獎,一個短視頻作品獲優秀獎,學校關工委連續兩年榮獲優秀組織獎。
作者榮獲學校關工委工作先進個人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積極開展多種教育活動。 一是邀請學校老教授報告團成員十幾位教授向學生作思想政治教育、入學教育、勵志教育等報告80余場,聽講學生45000余人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學農愛農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是結合重大節日舉辦 “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師生座談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師生座談會”等活動, 邀請熊運章、張紹華、黃世綬教授講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光輝歷程及自己愛黨愛國的故事,使學生們對黨的歷史有了進一步了解,更加堅定了永遠跟黨走、共筑中國夢的決心。 三是開展 “讀懂中國”活動,共組織88名青年學生與老教授進行交流座談,挖掘、整理、展示、宣傳“五老”參與新中國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他們的入黨初心和為黨奮斗的感人事跡和真實感悟,使青年學生在采訪交流過程中接受生動鮮活的“四史”教育。 四是每年清明節組織大學生代表參觀陜西扶眉戰役紀念館,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五是舉辦師生書畫展3場,邀請學校老年書畫協會的專家現場揮毫潑墨,為大學生贈送勵志字畫290余幅,用名言警句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六是我和馬章全、黃世綬教授合作編寫《砥礪奮進名言精選》、《英語名家談英語學習方法》、《敬老感恩名人言行》、《勵志成才箴言集錦》等書籍,向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發放9000余冊,引導學生養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立志成才。 七是邀請老教授培訓學生“田園使者”,講授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和大棚蔬菜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并深入學生實習基地現場指導,使學生增長了不少實踐知識, 提高了解決生產問題的能力,為楊陵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受到當地干部和群眾的稱贊。
組織大學生參觀陜西扶眉戰役紀念館
二、組織獻愛心活動,幫扶貧困學生。
我校有些學生來自貧困山區,生活上困難,我動員9位老教師與10名貧困大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每年資助每名學生1000-2000元,幫助學生完成學業。
在離退休職工中開展捐舊衣物和圖書活動,共捐獻衣物5733件、各類圖書2505冊,我和辦公室工作人員分類打包,將衣物捐獻給楊陵區農民和留守兒童,圖書分別捐給我校圖書館和楊陵張家崗小學,供學生們學習參考。還組織6位老教師幫扶我校24名學習困難的學生,通過談話和學習指導,使他們重拾自信,努力學習,順利畢業。
三、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平臺 ,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協會要在老職工中開展助老志愿服務活動,我積極為他們提供幫助,使各項活動順利進行。先后有36名大學生志愿者與學校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義務為老同志打掃衛生、整理家務、心里慰籍等,使老同志幸??鞓返匕捕韧砟辍?2014年10月,學校有1500余名離退休職工在校醫院集中體檢,他們組織28名大學生志愿者,輪流到校醫院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攙扶照顧,并協助醫護人員為參檢人員編號、叫號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校醫院和老職工的好評。 有3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為老同志舉辦智能手機應用培訓班5期,使200多位老同志掌握了智能手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和快樂。學生在與老同志接觸交流中,也學到了老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風,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從中受到了教育。
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師生座談會(作者左前一)
四、指導大學生撰寫稿件,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
在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中,我鼓勵和指導大學生撰寫稿件,逐句逐字反復修改,并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再進行補充,使文章內容豐富生動,先后在媒體上發表10余篇。
我和農學院學生王成龍合作撰寫的《老教授報告團,余暉更溫暖》文章,發表于《心系下一代》雜志2019年第1期。在今年開展“讀懂中國”活動中,我悉心指導閆思偉、肖婧婧同學撰寫的《一顆炙熱心,永遠跟黨走——記抗旱生理專家山侖》征文作品,2021年8月獲教育部關工委最佳征文獎,本人榮獲最佳指導教師獎。該征文作品入選教育部關工委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錄制的 “讀懂中國”專題展播講述類節目,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展播。
邀請書畫專家高巖老師為學生書寫勵志字畫(作者左一)
五、積極宣傳關工委工作,吸引更多的老同志關心教育青少年。
我幾十年來熱愛寫作,退休后仍然筆耕不輟,利用手中的筆宣傳關工委工作,先后在《心系下一代》《社區教育》《陜西省關工委網站》《楓葉正紅》《金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報》等媒體發表文章80余篇。其中撰寫的《寧可自己眼睛失明,也不讓貧困生失學——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鳴教授》和《關心教育青少年,無私奉獻三十載——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耄耋老人郭士英教授》兩篇征文,2017年和2019年分別獲得教育部關工委《心系下一代》雜志社組織的第二屆、第三屆“心中的感動——記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優秀人物”征文活動一等獎。通過宣傳報道,擴大了關工委的影響力,讓更多的老職工了解關工委工作,并支持和參與關心下一代工作。 十幾年來,我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做了一些工作,上級部門給予了許多榮譽,這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今后,我還要學習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不斷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促進我校關工委工作再上新臺階。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