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十八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精神在西京學院全校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扎實做好學校黨建工作,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在西京學院黨史教育館,董事長任萬鈞帶領黨員干部重溫入黨誓詞。
黨建引領,把準辦學治校新精度
辦學31年來,西京學院一直堅持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培養人格健全、基礎知識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勇于創新,具有“匠心精神+藝術素養”的一線工程師或行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和立德樹人全過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帶動和激勵全校師生以昂揚的斗志、奮進的姿態和扎實的作風投身教育強國建設。
學校以“黨委會第一議題、意識形態第一陣地、思想政治教學第一課、學生社區黨建第一園地”為抓手,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
落實黨委書記派駐制度,黨委書記按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將“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寫入董事會章程,校黨委委員和董事會、校務會成員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確保黨委成員全面參與決策、監督全過程。
二級學院實行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制定實施《西京學院二級學院運行管理規范》,對關鍵性權力制約和監督的指向更加明確,“三重一大”事項由黨政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分工協作、推進落實,鼓勵二級學院大膽創新、努力實踐,激發辦學活力。
制定實施《西京學院基層黨組織工作規程》,圍繞教學、管理、服務和學生發展,設置13個基層黨委、5個直屬黨支部和64個基層黨支部,實現了黨的基層組織和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全覆蓋,考核評價、職稱晉升等重要事項聽取支部意見,有效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
西京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2024年第10次集體學習(擴大)會。
思政鑄魂,提升立德樹人新成效
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健全“三全育人”體系,構建起“大思政”工作格局,并銜接一二三課堂,深化學生對思政理論的理解,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校將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建成黨史教育館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展兩個展館。同時,采用多元教學方式增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效果,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目前,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育單位。
為充分發揮“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先鋒模范作用,學校大力推動黨員先鋒示范崗建設活動,設立學生黨員宿舍示范崗,積極推進黨員教職工進學生社區,引導師生黨員當先鋒、挑重擔、展作為、作表率,用心用情用力護航學生成長成才。
以生為本,打造服務師生新范式
學校以“三個一切”的辦學理念和“價值引領、優勢成長”的學生工作理念為指引,建立起“學院+書院+孵化”育人空間,以“課程+實訓+實戰”為抓手,形成“創意、創造、創新、創業”相融合的教育生態。
為助力學生學習和成長成才,學校按照“完善功能、一室多用”的目標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在18棟學生公寓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多功能活動室近80間,根據學生專業類別,安排班主任、學業導師、專業課教師入駐,開展思政教育、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專業咨詢,在公寓樓各樓層設立黨員示范崗,讓黨員發揮“帶動身邊、影響周圍、輻射全樓”的引領作用。把“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成為黨員政治理論學習的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組織生活的園地、傳授知識的課堂、宣傳校園文化的窗口等“師生共學共進共同體”。
修好師德,彰顯教書育人新風貌
強教必先強師。學校堅持黨管人才,按需精準引進高層次人才,用優秀人才培養更多優秀未來人才。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將師德表現貫穿教師日常管理和職業發展全過程各環節,在招聘引進、崗位聘任、績效考核、職務晉升、職稱評定、評先評優、表彰獎勵等環節中提出明確要求。
落實《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制定實施《西京學院教師師德師風考核辦法》《西京學院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實施細則》等制度,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加大對失德教師的懲戒力度。深入開展師德專題教育,完善教職工榮譽表彰體系,將新入職教師宣誓及簽訂《師德承諾書》工作常態化,注重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引導。注重正面宣傳和反面警示同向發力,積極引導廣大教師以身作則、教書育人,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深耕教研,攀登學科建設新高峰
學校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人才培養目標,以“匠心精神+藝術素養”為人才培養特色,實施思政示范課和精品重點課“雙百工程”,構建起涵蓋“一流課程、思政示范、一師一優”三種類別和“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社會實踐”五種模式的課程體系。
為主動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學校研究制定了《西京學院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按需精準引進高層次人才,著力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圍繞鄉村振興及中小企業發展,瞄準“技術革新與人才儲備”兩大需求,通過人才鏈、產業鏈等多鏈條融合、項目化推進,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近三年來,學校解決相關企業技術問題1138項,西部地區就業學生9468人,其中陜西省內就業學生共8225人,鄉村振興一線就業占比達13%。在可控中子源關鍵技術研發上,學校研發的可切換智能液晶顯示器實現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學校積極融入秦創原建設,成功轉化項目61項,實現經濟效益3024.78萬元;“工程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標志著學校工程學科進入全球高水平行列。
面向新征程,西京學院將緊扣教育強國建設戰略部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做好學校黨建工作,高質量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回答好“強國建設、高校何為”的時代命題,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西京貢獻。(弓世鋒)
《各界導報》2025年1月17日 第5847期 第04版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