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平
在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盛世修文”的重要指示,全國政協也明確了加強和改進文史工作的具體要求。文史工作肩負著傳承延續地方文化脈絡的重任,當前基層政協文史工作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史料征集過程中存在斷層現象,親歷歷史的見證者日益老齡化;成果傳播呈現碎片化,數字化水平較低,導致公眾獲取信息不便;文史工作的功能發揮較為單一,與其他中心工作的聯動不足。推動新時代基層政協文史工作創新發展,必須從多個維度著手,積極探索創新路徑。
深化數字化轉型,助力文史資源數字化存儲與傳播。整合地方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資源,將歷史影像、口述史、文獻等數字化,構建全域史料數據庫,方便公眾一鍵檢索。例如,完成地方民間傳統手工藝的歷史傳承資料數字化記錄,以便后人清晰了解其發展脈絡。創新傳播形式,利用AR、VR等虛擬數字技術,開發沉浸式線上文史館。結合短視頻、直播等創新形式,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內容,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增強文化傳承的趣味性。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將數字化文史資源納入學校教育資源庫,通過課堂教學、課后實踐等,讓青少年在數字化環境中感受歷史魅力。加強跨部門合作,與教育、宣傳等部門聯動,推動文史資源在學校教育、社會宣傳中的廣泛應用,讓歷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深化文旅融合,促進文史資源向文旅生產力的轉化。深度挖掘地方文史資源,將其與旅游產業緊密結合,打造具有鮮明主題的特色文旅路線,開發相應的旅游產品,實現“史料的經濟轉化”。培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編纂富有地方特色的專題史料,塑造具有地域辨識度的文化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快推進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定期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展覽和演出活動,吸引游客和媒體的注意力,增強地方文化知名度。依托文史資源,開發一系列文化創意產品,為游客提供更深刻的文化體驗。利用網絡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展示地方文化品牌魅力,擴大品牌宣傳影響力。與企業、文化機構合作,共同開發文化創意產品,舉辦富有文化內涵的旅游節慶活動,提升文旅產業文化附加值。
創新工作機制,構建多元聯動、協同共進的工作格局。建立協同征集體系,加強與各民主黨派、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系,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史資料征集。設立征集主題,對提供優質文史資料的個人或組織給予表彰,激發社會參與的熱情。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與提供資料的個人或組織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確保征集工作順利進行。強化資政服務,將文史研究納入政協協商議題,圍繞地方發展重點項目、民生熱難點問題,挖掘文史資料中的歷史經驗,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定期組織文史專家與黨委政府部門座談研討,加強交流溝通,使文史研究成果更好服務地方發展。建立文史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成果及時進行推廣應用。
加大政策支持,為基層文史工作提供堅實保障。省政協統籌規劃,建立縣域文史資源共享平臺,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打破數據壁壘。制定數字平臺建設運營管理辦法,確保平臺規范運行和安全保障。定期評估考核平臺運行效果,及時調整完善平臺功能和內容。完善人才培育機制,推動“文史專家基層行”常態化,通過培訓、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層文史工作者專業水平。建立文史人才庫,動態管理人才信息,為人才選拔和培養提供依據。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基層政協合作,聯合培養文史專業人才。強化成果轉化保障,設立省級文史成果轉化基金,扶持重點創新項目。建立評估機制,確保項目取得實效。加強對成果轉化項目的跟蹤監督,定期對項目進展和成果進行評估驗收,對表現優秀的項目和團隊進行表彰獎勵。
(作者系華陰市政協副主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