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學今年開始對石家墓地一公里以外的遇村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根據遺跡及出土文物分析,考古人員認為,遺址年代大體延續時間為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晚期。...
10月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進行解讀。“《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專門針對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并以中辦、國辦名義印發的中央政策文件。”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也是中央全面部署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的指導性文件。”...
10月7日,北京園博園,伴隨著“曉月杯”京劇票友大賽頒獎典禮的鑼鼓聲,“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圓滿收官。...
最近幾天,浙江省德清縣乾元鎮老人朱洪春都在家中饒有興致地拾掇著自己收藏多年的“斗蟋蟀器具”,他準備將它們捐贈給當地新建成的非遺館,讓更多的人了解民間斗蛐蛐的悠久歷史。...
西安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怎樣把文化遺產價值的內涵轉化到或者融合到旅游產品中去?在2018世界文化旅游大會峰會上,中外專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就“世界文化遺產如何鑄就國際文旅品牌”發表高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
10月9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就我省國際文化旅游中心建設總體情況進行了通報。...
作為本屆電影節首個開啟的論壇,10月9日上午,由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西安)執委會主辦,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承辦的“創新·融合·共享——以硬科技驅動影視產業發展變革”高峰論壇在西安曲江新區圓滿舉行。來自南加州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國內外高校代表,以及西影集團、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等影視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影視+科技”的最新進展,深度探討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在影視行業的創新應用與未來趨勢。...
今年,故宮博物院與鳳凰衛視聯合打造的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清明上河圖3.0》,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目光。...
《十月》雜志過40歲生日了。這本伴隨一代代文學青年成長的雜志,昨天以“創刊40周年座談會”的樸素方式慶生,那些讀《十月》的忠實讀者、為《十月》寫作的作者齊聚,回憶自己與這本雜志的珍貴往事。...
票價20元,今兒一晚上您看我們7對演員外加主持人,合著不到2塊錢就看一個人。東邊簋街上的麻辣小龍蝦,一只還15塊呢!”青年相聲演員徐濤一句玩笑引得臺下笑聲一片。這里是周末相聲俱樂部演出的現場,10月3日至7日,這家在京城頗有名氣的相聲演出團體,以連演5場慶祝15歲生日。2003年,作為全國第一家小劇場相聲演出場所,周末相聲俱樂部在東城區文化館開張,并承諾20元票價永遠不漲價。如今15年過去了,京城大大小小的相聲場所遍地開花,但是周末相聲俱樂部依然恪守自己的諾言,20元票價不變。從當年的第一變成今天的唯一,...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9月23日因肺炎與世長辭,享年84歲。其告別儀式8日在香港舉行,各界人士到場哀悼“光纖之父”。...
2018年國慶期間,全國各地影視、文藝演出市場亦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一方面全國演出市場持續升溫,京劇、話劇、交響樂、兒童劇交相輝映,演出場次的增多讓人們有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中國電影類型更加多元。從張藝謀的文藝劇情片《影》,到懸疑燒腦劇《無雙》,再到現實主義題材《找到你》,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止,中國電影票房已達507億,在 10月4日即突破500億大關,比2017年整整提前47天,有影評人坦言,中國電影觀眾觀賞水平逐漸提高,觀影更加理智,中國電影已真正進入“口碑時代”。...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產業作為資源消耗低、發展潛力大、開發價值高、投資機會多的綠色朝陽產業,已逐漸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從“西安年·最中國”到“西安·最中國”,從十三朝古都到“音樂之都”“硬科技之都”,西安一直在進階的路上。這個國慶節,西安的升國旗、唱祝歌、光影秀等眾多創意科技點燃慶祝氛圍,再次驚艷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1958年,大雁塔腳下的麥地里,西安電影制片廠正在加緊建設,在臨時搭建、四面透風的席棚里,西影的電影生產之路就此開始。...
故宮歷史上最大規模院外展覽昨天在新建成的太原博物館開幕。“2018太原·故宮文物展”涵蓋7個專題展,共展示1000余件故宮文物。...
“作為一名雜技演員,我們有責任傳承好雜技藝術,讓老百姓感受到雜技藝術的魅力!”這是省政協委員、省雜技藝術團有限公司團長陳海燕的職業夢想。...
9月26日,陜西大荔縣農民畫家潘金陽獲得中國民族書畫院頒發的高級工藝美術師證書。...
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9月22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物局共同主辦的“長安明月夜”中秋博物館之夜公益活動將在陜西歷史博物館亮相。...
中秋佳節,在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里,不僅有傳統習俗,更有許多傳奇的文物往事。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的人們也因為這輪明月,為后世留下了眾多藝術精品。我們從出土的漢代以來的壁畫、帛畫、畫像磚、畫像石、瓦當、銅鏡等文物上,都能發現月宮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