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松林
日前,我們應留壩縣黨史辦之邀,來到江口鎮紅25軍軍部遺址參觀。親身觸摸歷史的痕跡和溫度,感悟歷史的崇高和厚重,完成了一次緬懷先烈、追尋初心的紅色之旅。
早在2011年8月,留壩縣的江口、玉皇廟、武關驛等地就被劃為革命老區。紅25軍設在江口鎮河西村羅家院子的軍部遺址,留壩縣按照原樣予以修復,并籌建了“紅二十五軍革命紀念館”。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畫卷中,紅25軍是一個華彩的篇章,被譽為紅軍長征的一支“偏師”,他們從鄂豫陜根據地出發,翻越秦嶺,鏖戰漢中,劍指隴東,抵達陜北,和劉志丹領導的陜北紅軍會合,繼而成立了紅15軍團,壯大了紅軍力量,為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陜北打下基礎。
在江口鎮紅25軍革命紀念館,通過一幅幅圖片、文字和實物展示,我們對紅25軍的輝煌歷史有了深刻的了解。紅25軍是在鄂豫皖蘇區成長起來的一支英雄部隊。1934年11月,根據黨中央指示,紅25軍對外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撤出了鄂豫皖蘇區,發表抗日宣言,出征北上。紅25軍連續突破國民黨部隊的封鎖,越過平漢鐵路,在鄂西、皖西地區輾轉戰斗。由于這里敵情和地形對我不利,不宜建立根據地,紅25軍遂決定向西發展,建立鄂豫陜邊根據地。在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后,紅25軍于12月8日順利進入陜南。在鄂豫陜邊,紅25軍又浴血奮戰了8個月,擊潰陜軍數個旅,重創中央軍、東北軍,在漢中建立了華陽、寧(陜)佛(坪)根據地,不僅擴大了主力部隊,還建立地方武裝近千人。
1935年7月16日晨,紅25軍根據鄂豫陜省委會議精神,從灃峪口出發,在秦嶺山中靈活機動與敵周旋,并采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佯作威逼漢中,迫使陜軍孫蔚如部回防,甩脫了尾追的敵軍,于7月25日順利到達留壩縣江口鎮。紅25軍在秦嶺深處連續十多天的行軍作戰,加之天氣炎熱,部隊也十分疲勞。中共鄂豫陜省委決定在江口鎮休整,進行西征北上到陜甘蘇區的思想動員和物資準備。紅25軍在江口休整了6天時間,在當地黨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擊潰了馮雨三反動民團,打土豪籌糧草,進行部隊整編,為西進北上做好了后勤保障和戰斗準備。江口也因此在紅25軍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紅25軍西征北上的戰略集結地。
7月31日,經過充分休整的紅25軍離開江口,翻越柴關嶺,攻占雙石鋪。之后進入甘肅,攻占兩當縣城。隨即北渡渭河,進占秦安,威逼靜寧,切斷西(安)蘭(州)公路交通達半月之久,對敵造成極大威懾,逼使堵截中央紅軍的胡宗南部調兵回防,大大減輕了中央紅軍北上的壓力。紅25軍繼而攻占隆德,翻越六盤山,向東挺進。9月15日,勝利到達陜甘蘇區的永坪鎮,同陜北紅軍會師,并隨即向圍剿的東北軍發起進攻,接連取得勞山、榆林橋戰役的勝利,鞏固和擴大了陜甘革命根據地,為迎接三大主力紅軍的到來創造了有利條件,為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礎。毛主席對紅25軍西征北上,最先長征到達陜北給予高度評價,稱贊紅25軍當了“中央紅軍之先導,為中國革命立下大功”。
紅25軍在隨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番號雖然多次變化,但鮮血鑄就的軍魂永存。由紅25軍繁衍的部隊所向披靡,戰功卓偉。1955年評定軍銜,從紅25軍走出來97名開國將軍,其中,大將1人、上將2人、中將6人、少將88人,堪稱將星閃爍。
新建成的紅25軍紀念館,如今成為漢中市和留壩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少人走進紅色江口,探尋革命初心。當我們離開紅25軍軍部遺址時,已有不少研學團隊乘車抵達,他們來自漢中,來自甘肅,來自湖北,來自祖國各地。有的拉開橫幅,在軍部門前合影;有的在紅軍紀念碑前集體重溫入黨誓詞;有的在軍部大院內坐在小馬扎上,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江口鎮除了紅25軍軍部遺址,還有許多紅色景點。紅25軍在追擊逃敵的石埡子戰斗中,犧牲了5名戰士,如今在石埡子建起了一座紅軍戰斗紀念碑。在江口鎮的河濱路上,修建了一座紅軍長廊和“紅色文化廣場”。紅軍長廊上,鐫刻著紅25軍、紅74師和中原野戰軍359旅在江口進行革命活動的光輝歷程。如今的江口鎮,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掀起了紅色文化之旅、農業觀光游和休閑度假游熱,不僅弘揚了紅色文化,還通過旅游促進了農民增收。全鎮有九成以上的農戶蓋起了新樓房,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
戰爭的硝煙雖然早已散去,但光榮的革命傳統依舊影響著老區人民,在紅軍精神的感召下,他們開創著更加美好燦爛的未來,這也正是紅25軍將士為之浴血奮斗所向往的結果。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