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發揮互聯網助力黨建高效運行、取得實效,確保全面從嚴治黨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我部集中利用1月時間對本縣各級黨組織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我們采取網上答題、走訪座談、實地調研的方式共開展網絡答題6500余份,走訪調研黨員群眾300人次,共征集到意見建議三大類226條,梳理問題56個。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現狀
鳳翔縣積極推廣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e支部等手段,全縣開通鳳翔縣政府門戶網站、鳳翔黨建網、鳳翔先鋒、鳳翔微報、鳳翔智慧黨建APP、遠程教育平臺、鳳翔縣智慧黨建可視系統等網絡化黨員教育平臺,采取便捷高效的黨建手段,實時展現黨建動態、高效傳播黨建信號。“醉美柳林”、“幸福長青”等一批展現地域特色的黨建微信公眾號逐漸成熟,通過“線上”和“線下”、“鍵對鍵”和 “面對面”的有機結合,加強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交流互動。通過加強平臺建設,整合各級黨建網絡(平臺)黨務、政務、服務等功能,設立專題網站,開設黨建理論、網絡學校、支部信息、黨務公開、黨建成果等欄目,利用微直播系統實時傳播分享資料課件等,把學習和活動延展到網上,使黨員和群眾隨時隨地開展在線學習,提升了黨員教育的時效性和便利性,推動黨建工作更加科學高效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各級黨組織共申請黨建微信公眾號150個,鳳翔先鋒關注人數5545人。
二、特色做法
1、抓硬件,夯實黨建基礎。堅持“統籌規劃、合力攻堅、迅速提升”的工作思想,鳳翔縣統籌力量資源,加大建設力度,在已有黨建手段的基礎之上,縣委組織部投資90余萬元建成涵蓋12個鎮、164個村(社區)的鳳翔縣智慧黨建可視系統、投資19萬元開設鳳翔智慧黨建APP,以黨員遠程教育平臺為抓手,拓展延伸遠程教育站點向部門、“兩新組織”、國企、事業單位等黨組織延伸,確保黨員教育抓手實、措施新。
2、抓載體,營造黨建氛圍。以網絡和平臺為抓手,先后在鳳翔先鋒開展“喜迎十九大”、“學報告·談心聲”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家談”、設立“新時代 新思想 新作為”專欄、開展“最佳主題黨日”評選活動、舉辦“聆聽知青故事 學梁家河精神”專欄、進行“七一寄語、我想對黨說”主題征文活動,讓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發揮支部管理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作用,推動支部、黨員、群眾之間的關系,有效促進了全縣黨員干部群眾網上學習教育、黨員管理、組織生活等有效開展。
3、抓監督,強化民主意識。通過“智慧黨建”APP,領導干部可詳細了解基層黨組織的“三會一課”開展情況,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通過開通網上“留言”功能,加強基層黨員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力度,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借助“鳳翔先鋒”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鳳翔縣各部門半年考核社會評價”,黨員群眾通過網上“投票”功能,對縣級各部門在加快追趕超越,打造寶雞副中心、建設實力強縣中履行職能、辦事效率、服務質量、干部作風、黨風政風等總體情況開展半年考核社會評價,各部門之間可相互了解其工作完成情況,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
4、抓服務,打造黨建品牌。通過網絡傳播分享黨員和群眾創業、脫貧致富經驗等,引導群眾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姚家溝鎮亢家河村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依托、大學生村官為主力軍、在家創業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為主體,充分發揮“黨支部+電商+基地”模式作用,促進土雞蛋等土特產品銷售電商化、經營產業化。去年單電商銷售土雞蛋就突破50000余只,土特產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2016年3月,柳林鎮村官王歡等5名大學生村官聯合成立“鳳翔縣大學生村官電子商務聯盟”,利用“實體+網店”的雙渠道模式,讓鳳翔蘋果、桂花紅薯、西鳳原漿酒等各自服務村鎮“藏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特產品走出去,據統計,自聯盟成立以來,共推銷蘋果、桂花紅薯、山核桃等70多萬噸,舉辦各類培訓班22次,實現了黨建引領、助農增收。
5、抓學習,工作提質增效。“奔跑吧·田家莊!”微信群,指定專人負責推送黨建知識、時政新聞或縣鎮相關要求內容,第一時間發布鎮村會議、文件通知、領導講話、學習工作動態、先進典型事跡、主題活動圖文資料,不定時傳送基層黨員干部學習工作動態,為黨員學習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利用遠程教育“固定學習日”開展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發揮網絡優勢,為黨員展現更多、更優秀的先進典型,營造榜樣就在身邊、人人爭做先進的良好氛圍。
三、存在問題及意見建議
1、互聯網黨建意識仍需增強。報刊雜志等傳統黨建手段長期以來占領著主要地位,人們對互聯網意識淡薄,缺乏對網絡黨建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平臺內容創新上有待強化。目前,部分網絡媒體內容上不夠吸引人,新聞報道多,創新型黨建內容少,缺乏有針對基層黨建工作特點的獨創性內容,以“二傳手”形式復制其他網站的理論成果,大大降低了平臺的創新性和黨員的閱讀熱情。
3、“懂黨懂網”人才隊伍建設急需加強。“互聯網+支部”建設離不開一大批“既懂黨又懂網”的復合型人才,但受黨員年齡結構、業務技能、專業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多數黨員僅限于基礎的網絡操作,不具備運用“互聯網+”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
4、黨員隊伍層次不齊,運行成本較高。農村在家黨員年齡結構普遍較大,接受網絡教育、微信、APP等黨建宣傳和學習手段必須依托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硬件做支撐,身體條件、經濟條件等符合難度較大。
一是
針對以上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及信息化手段開展黨建工作,既要做好創新、又要結合實際,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載體上加大宣傳,手段上趨于簡化;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加大專業人才培訓力度。(通訊員師引強李曉剛竇穎花)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