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政協調研城市垃圾分類工作
完善分類體系建設 提升延安城市品位
本報訊(記者 何欣潤 實習記者 陳雪)8月29日至31日,延安市政協副主席申延生帶領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一行,前往延安市垃圾處理場、黃陵縣、富縣,調研延安城市垃圾分類處理工作。
調研中委員們了解到,黃陵縣城有兩處垃圾處理場。為了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引起的環境污染,黃陵縣將垃圾滲濾液處理廠建設納入2018年重點項目盤子。明年,黃陵縣還將計劃建成1座泔水處理站。富縣縣城每天產生60噸垃圾,都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并運至城區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處理。為系統化解決鄉村生活垃圾處理問題,黃陵縣計劃采用PPP模式在各鄉鎮(社區)建設21個垃圾資源化處理站。
據延安市城管執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呼世慧介紹,去年10月,延安市政府印發了《延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項目實施方案》,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運行體系。目前,延安已有9個垃圾分類單位、小區試點,今年底將達到95%以上的業主參與率。
結合調研和座談的情況,委員們提出,生活垃圾分類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垃圾分類處理主要靠政府投入來推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比較淡薄。黃陵縣還需完善垃圾分類的體系建設,引進一批具有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企業。富縣的社區、學校、單位需配置4種垃圾收集設施,并根據垃圾屬性配置不同的清運車輛,解決分類處理問題。總體來看,全市廢舊物資回收行業存在散、小、亂現象,建立和完善規范的可回收循環再利用系統十分必要。
申延生在調研時指出,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事關延安形象、城市品位,希望延安市有關方面多研究委員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通過實施有效措施,將城市管理和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做實做細做好,以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