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媛 海云
安康市瀛湖生態保護區,這個西北五省(區)最大淡水湖,在前幾年,曾是“垃圾堆滿場,非法捕魚兩岸跑”的生態破壞區。然而,瀛湖從“垃圾場”轉變為著名景區的過程中,輝映著安康市水質改善工作的成果。
9月11日,安康市政協召開了瀛湖水質保護調研工作座談會,來自各方的干部、委員暢談了工作經驗和成效。
“河長(湖長)+警長+X”
全力推進水質保護
從2013年開始,庫區沿線漢濱、漢陰、紫陽、嵐皋、瀛湖旅游區均由黨政機關主要領導擔任境內河長,建立完善市縣區鎮村四級河湖長責任體系,明確河長3244名、湖長234名、警長1053名、護河員3000名,全市流域941條河流、149個湖泊實現“河長(湖長)+警長+X”責任體系全覆蓋,層層推進與落實。
而今,“三長治河”工作機制入選“全國2017基層治水十大經驗”和“陜西2017優秀改革案例”……“河道兩岸干凈了,管理有序了,水清了,這是我在調研過程中最直觀的感受。”安康市政協副主席吳平感慨道。
取締“瀛湖網箱”
給河道“減壓”
“通過實施養殖網箱取締,瀛湖庫區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逐月下降,溶解氧值升高,水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座談會上,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昕榮說。
作為前幾年瀛湖水產養殖的“杠桿”項目——瀛湖網箱曾大力推動了水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對周圍水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從中省環保督查要求整改瀛湖網箱以來,安康市結合實際,徹底整頓區域內23個村。截至目前,市、區兩級共投資1.3億元,取締拆除瀛湖庫區漢濱段468戶養殖戶31728口網箱,處理存魚180萬斤,瀛湖庫區氨氮、總磷、COD、總氮等指標明顯下降,水質符合國家Ⅱ級標準……中省環保督查問題整改任務全面完成。
不僅如此,安康市扶貧、水利、移民、林業、農業部門和區委、區政府聯動發力,對庫區養殖戶“洗腳上岸”后的問題做了具體的安排部署,解決了轄區內相關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項目建設+執法監管”
兩條腿走路
“瀛湖庫區水面光、庫容大,水質優良、漁業資源豐富,是打造生態漁業、品牌漁業的理想之地。”談到瀛湖漁業產業發展,安康市水利局局長吳平說。
取締了漁民長期依賴的“網箱”養殖,如何打造新的項目資源,推動瀛湖產業持續發展?成了安康市上上下下思考的問題。
“生態循環是安康市水上項目建設必須重視的問題。”安康市政協常委馮永林說。近幾年來,全市累計投入108億元,著力打造美麗生態漢江、瀛湖百里畫廊,全市建成石泉楊柳、平利長安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園2個、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園6個;建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家、省級水利風景區6家。“涵養水源+生態和諧”的陜西“綠肺”正在建設當中。
“保護”要加強,“監管”也需跟上。
瀛湖庫區處于石泉縣、紫陽縣水功能區保留區,為解決排污問題,安康市投資8.6億元對10座縣城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提標改造,排水已達到一級A標準,35個沿江重點鎮有28個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監測數據與環保部門聯網,從根本上確保瀛湖水質。
打擊涉河違法,提高違法成本是關鍵。“我們的執法隊員,從下午四點帶著干糧、方便面、牛奶就上了船,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都在湖面上巡邏,盡管任務艱巨,但也確實有效。”瀛湖生態旅游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徐明金說。
據介紹,今年以來,安康市對于庫區內開挖山體、河道采砂、非法養殖及捕撈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今年以來,全市共組織各類水政執法853次,排查問題423起,行政拘留24人,刑事拘留40人,嚴厲打擊真正形成了有效震懾。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以此形容如今的瀛湖絕不為過。安康市政協主席吳平說:“未來,瀛湖必須加速旅游開發,提升旅游效益,加快產業轉型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加大執法體制制度建設,以實際行動,讓瀛湖的水更清。”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