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產教融合、軍民融合、校地融合,創新航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中國航空進一步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推進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的國際國內認證,第五屆國際航空職業教育論壇于2018年9月28日在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向巧,德國BSK總裁凱爾·費德勒,新西蘭中新示范項目總監托尼•奧布賴恩,國內航空產業領域的專家、部分航空職教院校領導、國際航空職教專家,以及西航職院黨委書記周巖、院長趙居禮等黨政領導、教師代表,共計200余人到場共同探討航空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對新時代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為航空工業發展吹響了沖鋒號,對航空職業教育而言,也是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開發、融合——升級發展的航空職業教育。論壇圍繞航空產業與職業教育,邀請國內外航空產業領域專家做精彩發言,交流經驗,搭建產教跨界平臺,推動校企、校校等國內外機構的合作交流,深化產教融合、軍民融合、校地融合,激發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活力,創新航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中國航空進一步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推進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的國際國內認證,踐行航空報國使命,擔當服務社會責任。
本次論壇共分為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為主旨報告由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居禮主持。中國工程院向巧院士以《振興航空動力實現民族夢想》為題作報告,她分別從航空發動機的特點和難點、世界航空發動機產業的啟示以及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的發展,全方位闡述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她認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需要軍民融合,重視發揮聚合與牽引作用,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基于全國資源的航空發動機研發和生產體系。同時,人才隊伍建設是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高級技能人才是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的支撐力量和主力軍。她希望高職院校能夠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加強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高素質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實用人才,打造適應航空發動機正向研發需求的人才方陣,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第二單元為主題報告,由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唐汝元主持,國內外六位專家作報告。德國BSK總裁凱爾·費德勒以《開啟中德航空產業應用技術和職業教育的深度合作》為題從德國航空領域的專業情況、中德航空產業合作機遇,詳細介紹了中德航空產業應用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合作,為我國航空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黃永寧校長以《中國民航職業教育發展機遇與展望》為題對中國民航產業發展以及民航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進行剖析,同時對國家民航職業教育進行了展望;新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中新示范項目主任托尼歐布萊恩以《職業教育的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為題,從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應用技能、中新職業教育示范項目等內容,介紹了中新示范項目如何協助學校國際化;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原校長吳萬敏以《基于行業導向加強國際合作 培養國際化民航適用人才》為題,從中國民航快速發展、民航高職教育國際合作模式思考、培養國際化民航適用人才的探索、構建行業導向合作教育模式思考四個大方面對培養國際化民航適用人才作了全方位的分析;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熊熙以《傳承航空文化,深化軍民融合,鍛造技術士官》為題,對成航職院產教•軍民融合發展做了探索研究,總結出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巖以《堅持立德樹人,深化產教融合,探索航空高職教育文化發展新路子》為題,結合西航職院“2346”文化育人模式,通過“理念”“實踐”“探索”三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下航空高職教育文化應該牢牢把握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實在以產教融合為主線的人才培養全過程,突出職業精神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傳承弘揚“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
此次論壇的召開,為航空產業單位、航空職業院校和國外職業教育機構搭建起了協同發展、互惠共贏的合作平臺,共同為航空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海云 張林 /文 張紅剛 /圖)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