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9屆機械類專業的2000多名畢業生,剛剛參加完學院舉辦的機械制造類專場招聘會,與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咸陽彩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眾多大型央企及國內知名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這些企業大多是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的成員單位。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早已是職教領域的“共識”。依托牽頭成立的陜西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集團,陜西工院始終扎根行業沃土,積極探索、搶占先機,形成了以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技術、數控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等特色專業建設為紐帶,以多元投入機制、四方聯動機制、理事會運行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四合作育人機制為核心的集團化辦學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校企聯姻
創新高職一流專業建設
通過分析區域經濟及行業企業特點,陜西工院以專業對接產業為紐帶,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制定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專業課程,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將院校教師和企業的專家、師傅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崗位職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建立校企結合的教學團隊,共同開發核心課程,建設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形成了特色專業建設標準,建成國家示范專業5個、省級重點專業16個,開發了208門專業核心課程及課程標準,編寫校本教材34本,并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
借助裝備制造業行業優勢,學院與多家國內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與日本歐姆龍公司形成的“校企七聯合”歐姆龍訂單培養模式成為高職教育開展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與陜汽集團、法士特、秦川機床、寶雞石油等企業形成的“多元投入機制、四方聚力機制、理事會運行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合作育人機制”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廣受業界好評。
同時,學院還通過“項目導引,內涵推進”的方式,將集團建設與國家級、省級試點項目有機結合,有效提升了集團化辦學的實效性,激發了集團化辦學內生動力。在承擔國家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任務中,成員企業圓滿完成236萬元的建設任務,并配合實施了現場教學、企業案例、在線課程、視頻攝制等工作。
雙向融合
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以職教集團為平臺,陜西工院在傳承多年形成的高職教育傳統與特色的基礎上,積極突破固有的單一主體辦學模式,通過省內區域聯動、城鄉結合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學校、企業與企業、學校與地方政府的聯系,構建起通用能力、專項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三個開放式訓練平臺,合作確定培養目標,合作制定培養方案,合作打造教學團隊,合作開發課程教材,合作實施雙向管理,合作指導頂崗實習,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合作設立獎助學金,合作構建評價體系,合作跟蹤職業發展,建立起了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
同時,學院積極尋求集團內成員利益契合點,聚集優勢資源,兼顧生產與教學的不同要求,在企業內按照教學要求共建實訓車間和開發專業崗位,建立“廠中校”。在院校內對接生產需求引入企業資源構建“校中廠”,從而在集團內形成“實訓室-車間、教師-師傅、學生-學徒、實習-生產、作品-產品”有效融通的“校企一體”格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企一體、產教并舉、中高銜接、區域聯動”的陜西裝備制造業高職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瞄準“如何培養人”的時代命題,陜西工院融合校企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與市場優勢,組建校企協同育人聯盟,創新形成了高職教育集團化辦學“校企七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產業升級對員工培養的要求,在校內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引入技術培訓包、引進產業文化教育、進行人員互動、設立企業冠名獎學金等,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策劃合作方案;按照現代員工現場工作要求,結合企業產品技術特點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聯合制定培養計劃;依據校企雙方的師資特點,由企業出資,通過校內骨干教師培養、派遣企業培訓教師授課、聘請校外技術專家等方式聯合打造教學團隊;采用一體化方式,指導學員按“小組計劃—共同討論—團隊工作—成果發布”的企業化工作路徑,聯合推行現場教學;實行雙班主任制,由學院選派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日常管理工作,企業派遣高級管理干部常駐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將企業理念滲透到每個學生,聯合實施雙向管理;由企業技術支持、捐贈設備,學院提供場所,聯合建設實訓基地;按照企業崗位任職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學員招聘選拔、過程監控、技能考核、素質評價、獎學金發放、工作去向分配方案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聯合構建評價體系。
目前,學院與國內600余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固的用人合作關系,設立企業冠名訂單班超過174個,企業設立獎學金總額超過3000萬元,捐贈儀器設備價值超過3000萬元,為北人印機、中航西控、陜柴重工、延長石油等企業培訓數控技術、焊接工藝、鑄造等職工1400人次。
文化融通
實現“校、企、生”三贏
陜西工院大力實施“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戰略,通過開展以具有現代工業特色、體現校企合作實質的技能競賽月、校園開放日、文化藝術節、立德樹人論壇、三走進活動等,與成員單位共建校企文化氛圍;聘請企業兼職教師授課,引入企業文化開展教學,弘揚“讓學生動起來”的校園技能文化,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中砥礪技藝、提升素質;在校園內建成企業文化長廊、優秀校友風采展等,用企業文化精粹浸潤校園;開設校友大講堂、企業家講壇等,邀請優秀校友、職業經理人在校內開壇論道,讓學生近距離感知企業文化真諦。近三年,工院學子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累計獲得國家級賽項獎330項,其中一等獎63項;省級競賽獎528項,其中一等獎166項。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7年保持在97%以上,誠信履行協議率99%、崗位適應率99%、優良率78%。
同時,依托世界職教聯盟、中國服務外包產教聯盟、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院校、“一帶一路”產教協同聯盟、中德職業教育聯盟等平臺,學院先后與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英國、加拿大、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中國港澳臺地區的高校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開展了多批次的學生出國深造、交換學習,師生海外研修、海外交流等項目,為師生提供了與國際化教育標準相銜接的學習研修及人才成長平臺。先后有760名師生赴國(境)外交流學習、15名學生赴德國攻讀德制碩士學位,接收短期交換生60余人、學歷留學生20人,創出了陜西高職的國際影響力。(王偉)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