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面對群眾,要為他們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帶著一顆真心去解決民生問題。”2017全年全市優秀第一書記、印臺區阿莊鎮下莊村第一書記陳少利經常這樣告誡自己。
下莊村位于阿莊鎮北部,由3個村民小組組成,自然條件較差,是市檢察院和區招商局的幫扶對象。2016年11月,經市檢察院推薦,市委組織部指派陳少利來到印臺區阿莊鎮下莊村擔任第一書記,從此,離別八旬的老母和正在上小學的孩子來到了鄉下當上了村上的第一書記;他抓黨建,凝聚人心,先抓精神扶貧;他扎下根,吃住在村上與群眾打成一片,幫扶困難群眾;他克服困難,跑項目、爭取資金,進行產業扶貧,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他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下莊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撲下身子,腳沾泥土,打下群眾基礎
剛到農村,習慣城市生活的他,面對陌生環境和村民,他安慰自己,越艱苦的生活越能歷練自己的意志,更是人生寶貴的財富,要堅持堅持再堅持。為了將精準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駐村伊始,陳少利就克服生活困難,吃住在村上,主動走入群眾中,挨家挨戶走訪,和干部群眾談心交朋友,了解村情村貌,了解群眾所思所想,了解群眾疾苦,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更好地開展好第一書記工作奠定了群眾基礎。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后,堅持每周向檢察院領導匯報工作,向包戶干警反饋所包貧困戶情況,為幫扶干警幫扶工作提供建議。2017年4月精準識別工作開始后,陳少利和區上、鎮上、村上干部放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披星掛月,加班加點入戶宣傳送資料、講政策、聽意見,共摸查農戶323戶1162人,確定貧困戶51戶154人。
抓黨建,拓視野,構筑農村發展的“堡壘”
農村的工作重點在哪里?通過調查研究,陳少利認為,農村工作就是要發揮村黨支部的“領頭雁”作用,補足精神之鈣。于是,他從黨建工作入手,和村支部班子確定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要務實”的黨建工作思路。針對農村黨員年齡偏大、年輕黨員外出務工多、農活忙的特點,盡量把黨員學習和村民代表大會集中召開,既減少了會議次數,也堅持了例會學習。在“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學習教育活動中,陳少利和支部班子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了“緬懷革命先輩,強化身份意識,增強責任使命感”的主題黨日活動,到富平習仲勛陵園舉行黨員宣誓、瞻仰活動,到照金革命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到耀州區馬咀村參觀新農村建設工作。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明說:“這次‘主題黨日活動’,既接受了黨的傳統教育,又開拓了視野,使我們看到了與先進村的差距,我們要有危機感,增強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
心系群眾,誠心服務,心中才有真情
2016年初到村時,快到傳統節日春節,為了幫貧困群眾辦點實事,讓貧困群眾切實感受包村單位的溫暖,陳少利主動向單位領導建言獻策,在取得支持后,開自己的車跑資金要贊助,爭取到了三萬元扶持資金,向51戶貧困戶每戶發放了幾百元的慰問金,贏得到了貧困戶的誠心謝意。
在春節期間,下莊村一組村民劉某煤氣中毒住院治療40余天,花去治療費六萬余元。獲知其女正在為治療費用發愁而在網上募捐這一情況后,陳少利第一時間轉發募捐信息,發動親朋好友同事募捐。同時帶領村上干部上門看望了劉某,送去了慰問金。二組村民王某年近七十,在附近一磚廠打工數月,拖欠工錢三千元。王某十余次追要無果后,找到陳少利,希望他能幫助追要工錢。作為一名檢察官,看著年近古稀的老人在他面前傷心流淚,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毫不猶豫地答應想辦法把工錢追要回來。在通過其他人聯系上了磚廠老板后,講政策說道理要回了拖欠的工錢。當他把三千元工錢送到村民手中,看到了村民臉上久別的笑容。
春節過后剛到村子,貧困戶王某侄子因病去世,由于平時與村民很少交往,沒有幾個村民主動為其幫忙修墓,想著第二天就要下葬,墓地進展卻很慢,陳少利親自帶領村干部到墓地挖土、搬磚、送灰,從上午11點干到下午三點。第二天下葬,陳少利早早起床,主動幫忙抬靈柩,看著村民順利下葬。一組村民郭某在莊子溝放羊,住的窯洞存在危險,陳少利和林場幫扶干部現場查看后,為了鼓勵其搬出危險窯洞,他當場給其三百元,讓其搬離。三組村民王某在白水縣某村辦事,騎摩托與當地村民發生碰撞受傷,陳少利和村民開車到現場處理事故,拉王某到銅川骨傷醫院和礦務局醫院檢查看病。一組村民路某發生車禍,陳少利偶遇發現,雖叫不上姓名,他仍當場借給一千元讓其趕緊到醫院檢查。三組村民陳某某孩子轉學,找到陳少利,他開自己車跑到區上,現場幫忙解決……群眾有困難,只要是找到陳少利,不管多難,他都一一幫忙解決。
爭取項目,發展產業,助力群眾脫貧
面對下莊村的實際情況,陳少利積極爭取單位領導的支持,決心為群眾辦幾件實事。一是修建文化廣場,活動群眾文化生活。經多方協調,爭取23萬元項目資金,新修了一組河口文化廣場;二是修建垃圾屋,改善村容村貌。為了順利立項施工,陳少利多次跑單位找設計,制方案,爭取到了33萬元項目資金,解決了垃圾滿村倒的現狀;三是修繕公路,方便群眾出行。經多方協調,三公里的通村公路已經修繕完畢。
為了解決農村發展的問題,陳少利和村干部進行調研,一是爭取的三百萬元光伏發電項目已經并網發電。二是投資一百余萬元的村果筐廠項目已經動工建設。三是協調為貧困戶免費發放了300余畝花椒苗。四是發展肉豬養殖,與印臺順鑫源農業合作社達成協議,檢察院出資讓合作社為貧困戶代養肉豬,在貧困戶無任何風險的條件下享受合作社分紅,近期將首次為貧困戶分紅。
寧可個人吃虧,不讓群眾說閑話,當好表率
作為一名檢察官,陳少利最不希望看到村任何一名干部因為工作方式方法原因而犯錯誤受處分,為此,陳少利經常和村主要干部談心,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在村財務管理方面,檢察院制定了“預防扶貧工作中職務犯罪方案”,給村干部發放了預防職務犯罪資料,防止職務犯罪案件發生。
陳少利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執行廉潔自律規定。駐村兩年來,陳少利堅持不在村里報銷一分錢,不吃村集體一次飯的思想紅線。為了村里跑項目、要資金,陳少利和村干部下新區、跑富平,都是開私車,加私油,吃私飯,做到了寧可個人吃虧,做到心安理得不讓群眾背后說閑話。“一開始,很多人認為陳書記只是來‘鍍金’的。他少說多做,用一件件實事,打消了村干部的疑慮,贏得了大家的信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明說。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陳少利充滿信心地說:“村民慢慢地富裕起來,大家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提高。今年我們會結合美麗鄉村的創建,改善村容村貌,不斷完善文化廣場設施,方便群眾鍛煉身體。只有讓群眾的業余生活豐富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振興。”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他以一個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實干的工作激情抒寫著人生的壯麗詩篇,以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原玉紅 高艷華)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