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老同志參加“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群眾合唱展演。
□記者 李鵬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行。”今年9月,長安大學離退休處成立“老幫老”協會,在更大范圍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社會風尚。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也在一件件生動事例中突顯。
為老服務熱心很重要
截至今年3月底,長安大學離退休干部職工共有2558位,學校離退休工作處設立黨總支,并根據離退休干部職工住宿分布情況,下設26個黨支部。
“學校離退休處黨總支特別重視選好配強支部書記。”長安大學離退休處黨總支副書記馮鵑介紹說,選黨支部書記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黨性強、熱心為老同志服務。“東院退休第二黨支部書記趙志毅今年83歲,就是大家一致推選的典型。”馮鵑說,趙老師多年來一直熱心于助老幫老活動,每年開學前都會制訂黨支部學習計劃,組織黨支部成員學習、答題和辯論,并不定期走訪慰問住所周邊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
“我們考慮老人的身體狀況,怕趙老師過于勞累,但他精神頭很足,才決定讓他繼續擔任支部書記。”馮鵑說,針對離休支部黨員普遍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等特殊情況,學校離退處還專門安排3名年輕工作人員擔任離休黨支部聯絡員,協助離休黨支部開展工作。針對老黨員因年齡和身體等原因不能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由黨支部“送學上門”,確保不讓一個老黨員“落課”。
“老幫老”不計報酬只講奉獻
2006年,趙志毅老人在自己所在的黨支部成立“學雷鋒老幫老志愿者小組”,多年來小組不斷發展。今年年初,長安大學離退休處黨總支請東院退休第二黨支部分享他們支部的“老幫老”志愿服務經驗,并號召其他離退休黨支部向他們學習,反響積極熱烈。為了進一步開展愛老助老活動,學校離退休處于今年9月又專門成了了“老幫老”協會。
王彥珍老人在2000年做了乳腺癌手術,多年來,她還一直拖著虛弱的身體照顧患病的老伴兒。今年4月,王彥珍找到趙志毅,愁眉不展地訴說自己去醫院復查結果不佳的情況。趙志毅悉心解勸,一個多小時的長談最終讓王彥珍卸下心理負擔。
沒想到第二日,王彥珍又一次找到趙志毅,她聽說大家正為另一位老同志尋找照料人,就主動“請纓”接下這項工作。“這些年來,大家為我做了那么多事,請組織也給我一次助人為樂的機會吧。”趙志毅說,這正是“老幫老”協會成立的初衷,每個人都付出一點愛,讓大家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長安大學社區主任左可明介紹,除了老人間的相互幫助外,“老幫老”協會還積極組織活動,解除老人們的后顧之憂。如在社區組織熱心群眾打掃公共衛生,幫老人找保姆,離退休處還不定期組織健康科普講座、智能手機使用培訓等。“目前‘老幫老’協會還在進一步發展中,不僅是老人幫助老人,未來還要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一同建設健康和諧的社區。”
關心下一代書香傳關愛
小馬是四川省儀隴縣人,目前就讀于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家庭貧困但品學兼優。去年,小馬和學校其他專業的幾位同學一同組建了創業團隊,他們的創新項目被西咸新區看重,簽訂了合作意向,小馬個人也獲得全省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和2018年機械工程大賽陜西賽區二等獎。在小馬的求學之路上,離不開學校“孫祖望基金”提供的助學幫助。
“孫祖望基金”是原西安公路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孫祖望教授于去年12月在長安大學成立的助學基金。馮鵑介紹說,多位知名老教授雖退休多年,但一直心系學校建設發展,“王秉剛基金”“孫祖望基金”“馮忠緒基金”等品牌教育基金的設立寄托著老同志助學幫困的熱忱。積極引導、動員離退休“五老”續教育之業,強育人志愿,是離退處黨總支需要繼續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